天津婚礼习俗都有哪些 天津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_杭州婚礼有哪些习俗 杭州有哪些结婚风俗

2023-08-04 02:17:17 作者:25.苹果你个爱泡泡



天津婚礼习俗都有哪些 天津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

天津也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而会被列为直辖市的一般都是非常大,经济相对其他城市比较超前的城市。天津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自成一套文化。那么你天津的婚礼习俗你都知道多少呢?天津婚礼习俗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传统中式婚礼的习俗20忌

天津婚礼习俗

婚前一天不见面

天津人讲究,新郎新娘从大婚前一天直到大婚当天接亲前都不要见面,这期间见面会被认为不吉利。

布置婚房

厅内白墙上一定要贴大喜字(龙风呈祥),小喜字则要贴在玻璃、门、家具、电器上,不过贴在哪贴多少倒是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双数对帖就好。外面要贴在自家门口、楼道口和酒店门口。

另外屋内茶几上要放一盘香烟、一盘带喜字的糕点、一盘喜糖、一盘苹果、一盘香蕉,全部放上小喜字。

压床

新婚前一晚,新郎家里一般会找来亲戚中的男孩子们(最好是处男)到新房里住一晚,老例儿讲究叫“童男压床”。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还要再放四个苹果,图个吉利平安。

上头、开脸

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虽然开脸现在不太常见,但梳头还是会有的。

红皮鸡蛋

前一天晚上要准备4、6、8个双数倍数煮熟的红皮鸡蛋,放进新娘随身的包裹里,寓意日子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戴囍字

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都要头戴喜字,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

吃喜面

结婚当天中午,男方女方家都要吃喜面。至于喜面都有什么、怎么做,下面会有详细解析哦!毕竟爱吃的天津人在婚礼当天最注重的其实就是这顿面了!

接亲

接亲讲究“去单回双”,“姑不接姨不送”,即接亲的女性亲属只能是新郎的姨或姐妹,不能是姑姑,且人数一般为3、5、7等单数。

接亲是要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内包新娘的嫁衣、婚鞋、准备好的头花、双喜字花、红色的龙凤花等,还有苹果四枚,到娘家接亲时,要用包袱里的两个苹果换娘家的两个苹果带回婆家。

接亲队

接新娘的路线和去酒店的路线不能一样,这叫不走回头路,婚车必须是双数。

在天津市区,必须中午12点以后,迎亲的人才能出发去接新娘,且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接到新娘。

压腰钱

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妈妈要给新娘系上一条红腰带,腰带里塞着钱,至于钱数,就是图个吉利,88、188、888,都可以。

吃喜糖

新娘临出门时,新娘妈妈要给新娘剥一颗糖吃,新娘吃了以后要说,“妈,我走了~”

送亲

送亲依旧讲究“姑不接姨不送”,就是新娘的姨辈儿是不能送亲的,且要保障加上娶进门的新娘,一起接回来的人数正好为双数。

新娘的父母也不要跟婚车队一起走,最后单独走。

叫门

如果新娘先去婆家再去酒店,那么婆婆家门要关着,新娘子要在外面叫一声:“妈,开门!”婆婆从里面答应,然后才能开门迎接。开门后婆婆还要给新娘喂一块糖,取“嘴甜之意”。

敬酒认亲

典礼结束后即开席,新郎新娘要同时去每桌给客人敬酒,敬酒的同时新郎新娘要互相介绍一下双方的亲戚,被认的亲戚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新人,如果亲戚是小辈,则新郎新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辈。

铺床

晚上新人入洞房前,要有男方家的全福人来给铺床。条件为有儿有女、长辈健在为最佳人选,铺床时要念喜歌,新郎要准备一个红包答谢。床上四角再放四个苹果,图个吉利平安,在新床的的被里面一定要放上核桃、枣、栗子、花生等,象征:合合美美,早生贵子。

闹洞房

一般是同龄人逗逗新人,图个吉庆快乐。闹洞房一般是新人要给客人点烟,然后一对新人同咬一块糖(两甜),同咬一个苹果(双双平安)。再难一点的,要一对新人当众表演节目,或由闹洞房的人指定出节目,由新郎新娘完成。

回四

婚礼的最后礼仪是“回四”。现在是新郎同新娘一起,带着四盒点心,回娘家看望一番,吃顿饭,天黑之前就早早回家。从此,一对新人快乐地过起婚后甜蜜生活中。

关于喜面

天津人爱吃面,结婚当天就更要吃面,且天津的喜面很讲究,传统面席要包括冷荤、四炒菜、四面菜、四面码、红白两面卤,喜寿面席要带上红粉皮以示吉利喜庆。现代面席可能要简化一些,但至少要包括卤子、菜码、四炒菜和面。

一定选用手杆面(筋斗),不要煮的时间太长,出锅后过凉水更筋斗。

卤子

一般有三鲜卤、老味卤和西红柿鸡蛋卤。三鲜卤选用猪肉片、鸡蛋、虾仁、海参和玉兰片熬制而成。老味卤用猪肉片、鸡蛋、花菜和木耳勾成大锅卤。西红柿鸡蛋卤就很简单了。如果分不清,那可以按照下面这种方式做卤:

①准备猪肉(切片)、虾仁、花菜、木耳、面筋、香菇、腐竹。

②过热先煸炒肉片,依次放入虾仁、煸炒、加料酒、老抽。

③放入其它材料,加水(热水)煮开,水淀粉勾芡,打一个鸡蛋,加盐、香油,味精。

菜码

菜码主要有这几种:胡萝卜、土豆、黄瓜、圆白菜、紫菜头、豆角、切成丝,绿豆菜、青豆,最上面要摆上红粉皮。

四炒菜

高档的有炒虾仁、韭黄肉丝、桂花鱼骨和炒鸡蓉鱼翅针

中档的有熘蟹黄、樱桃肉、木樨虾仁和炒三鲜肉

平民化的有糖醋面筋丝、虾仁炒黄瓜、肉丝炒香干和炒鸡蛋

一般家庭采用平民化四炒菜比较多

看来,天津的婚礼习俗跟其他地方都有些差不多的。只是不知道天津还有没有保持着开面的传统习俗,小编听说开面挺疼的。



宗教婚礼,穆斯林婚礼习俗都有什么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会有所不同。可能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县城就已经有不同的方式。那么在宗教的婚礼上,就更不例外不同了。那么本期的伊斯兰教文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他们当地的婚礼习俗都有什么。

(一)提亲

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来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

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

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

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巳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訇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喧,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娶亲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

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泾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

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

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

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当新娘子人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

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做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等。然后阿訇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人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人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那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

当新娘人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回民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六)表针线

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

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

说完赞扬词,说女方家把金山一样的一口子人送来了,还陪这么多东西,我们顶恩不起,向女方家亲戚道“色俩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奖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置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如平罗县回族妇女马风兰说过一段《表针线歌》:

有的说完表针线歌,还要替媒人、厨子说一段,赞扬他们的功劳。

(七)回门

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穆斯林对婚姻也有种种禁忌。禁止与直系亲属、舅表兄妹、姑表兄妹结婚;妻子在世时,不能同小姨子结婚,当妻子死掉或离婚以后才可以。姐妹二人不能做同一个人的妻子。穆斯林男女不能与印度教徒接户,除非对方已改信里伊斯兰教。但是,穆斯林男子可以与基督教、犹太教的女子结婚。相反,穆斯林女子不能与上述教徒男子结婚。一般北印度、特别是印地语地区较为严格



百年婚礼习俗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许多新娘在她们举行婚礼的当天都曾被问到是否已经备好了那些“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服饰,以穿戴它们缓缓走过教堂内的通道。穿戴这每一件服饰的传统据说各有其独特的涵义,但都能够给新婚夫妇带来吉祥和财富。你曾想过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吗?是如何起源的?每件服饰各有何涵义?
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在一只鞋里放一枚六便士的银币。”
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实际上,旧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是借来的东西。
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

爱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六便士银币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放一枚六便士银币据说是财富的象征。它不仅代表财产上的富有,还代表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由于今天许多新娘恐怕连一枚六便士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传统习俗的这一部分在现代婚礼中已经不常被遵守。但是,如果新娘想要在她的婚礼中包括这一项目,她可以从许多出售如吊袜带和请柬等婚礼用品的公司里买到六便士银币。
有些较为传统的新娘或许会花很多心思选择每一件服饰。传统的做法是:同一家族的女性佩戴同一件首饰。
而有些新娘不太为传统所束缚,但在别人的请求下也会遵循这一传统。如果她们不想面面俱到,她们可以就携带一个小小的珠子手袋,里面装有两块手帕——她们可以买一块新的白色手帕,然后从家人那里借一块蓝色手帕,这样她们就“有新”——白色手帕,还“有旧、有借、有蓝” ——蓝色手帕。手帕在婚礼中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擦拭喜悦的泪水!



埃及婚礼习俗

埃及的传统婚礼习俗独特别致,民间迄今流传着这样一种做法:婚前男女双方不得见面,婚

礼仪

式上目睹对方的容颜。
男女青年达到婚配年龄,经过媒人穿针引线,男方的母亲或者姐妹便去相看姑娘,回来后详细向小伙子介绍姑娘的情况,姑娘的容貌自然是描述的重点内容。小伙子感到满意,姑娘家表示同意,双方家长便选择一个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多选在姑娘家里举行,今天也有不少家庭选择宾馆、饭店或者俱乐部。订婚时,男方父母须向女方父母赠送一笔数额可观的彩礼,女方父母将用这笔彩礼金为女儿出嫁购置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等物品,还要购置新婚房间里的家具。购置这些物品的花费很高,男方送的彩礼显然是不够的,女方的父母还须添加一部分。在订婚仪式上,小伙子的姐妹代表他将一枚金戒指戴在姑娘的右手无名指上,有的人家还送金镯子和金项链。在埃及,一个姑娘是否订婚,只要一看对方的右手无名指便可知道。女方父母用饮料、点心招待参加订婚仪式的人们,宾主热情交谈,并且一起唱歌跳舞。
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家庭要经过一两年甚至三四年的筹备工作,才能举行正式结婚的仪式。从订婚到举行婚礼这段时间里,男方家逢年过节须给女方家送一些礼物,由于未婚夫不能面见未婚妻,礼物由男方家女眷送去。
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郎家的女眷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新娘家接亲。她们先陪新娘沐浴,然后帮助新娘穿上男方家送来的艳丽华贵的新婚礼服。新婚礼服为白纱连衣裙,下摆很长,行走时需要6至8名儿童帮助托着长裙。穿好新婚礼服,女眷们再帮助新娘梳头化妆,头发被梳成数十根细长的发辫,并且戴上各式各样的发饰以及项链、耳环、手镯等。穿戴完毕,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长及村中长辈们告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数辆装饰得五颜六色的马车来到新娘家,这是由新郎的母亲带领的迎亲马队。
接新娘的马车更是装饰得光彩夺目,车上用昂贵的克什米尔毛绸和各种鲜花装扮,由两匹或者四匹马拉车,两位身穿克什米尔毛绸的小伙子负责护卫,显得华贵隆重。新娘同长辈们告别后,坐上马车,队伍启程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的母亲在前带队,新娘的母亲在后护卫,迎亲的人们一路上高声歌唱赞美新娘美貌贤慧的歌曲。新娘的嫁妆也随着迎亲的队伍带去,除家具外,几只崭新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盛着l00件袍裙。为了准备这100件袍裙,新娘的母亲一般都要用十多年时间。
抵达新郎家,新郎喜气洋洋地站在彩车旁迎接新娘下车,但新娘却坐在车上纹丝不动。新郎见状,便以好言相劝,许下许多诺言,新娘这才高兴地准备下车。新娘在新郎的带领下,跨过一道放有一些屠宰物的门槛,进入新房内,双双坐在两把装饰得精致美观的靠背椅上。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儿童们争先恐后地挤进新房里观看新娘的模样。有时由于人太多,新房里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避免挤伤新娘,同时也为了显示家境富有,男方的家人故意将一些钱币和小礼物撒在新房外的地上,引得室内的人纷纷跑出来争捡。
傍晚时分,男方家摆设盛大的婚宴招待各位来宾。宴会结束后,新郎新娘手挽手,在众人陪同下,随着乐队,到清真寺举行宗教仪式。阿訇让新郎新娘并排站立,手拉着手,将一块白色纱布盖在他们的手上,念一段《古兰经》,向他们表示祝福。接着,阿訇对新郎新娘进行婚前训导。阿訇首先告诫新娘要体贴、关心和照顾丈夫,做一位贤妻良母;接着告诫新郎要爱护、保卫和忠于妻子,做一位称心如意的夫君。新郎新娘各自将阿訇的话复述一遍,并向安拉起誓。新娘对新郎说:“我愿意按照安拉的旨意,将一切都献给你。”新郎对新娘说:“我愿意按照安拉的旨意,一辈子都忠诚于你。”宗教仪式结束,新郎新娘回到家中的新房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新郎轻轻揭去新娘头上的面纱。此时此刻,新娘第一次看见新郎的模样,新郎也是第一次看清新娘的“庐山真面目”。这时有人递上一杯清澈甘甜的水,新郎接过饮下一半,新娘再接过去一饮而尽,表示俩人婚后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1)
婚礼的最后一道仪式是圆房,即女方父母将他们置办的家具搬进新房里,使新房内的家具整齐配套。此时此刻,新娘再度披上婚纱,双方家长将新房及家具的钥匙交给一对新人。圆房后的一周之内,天天有亲朋好友登门祝贺,馈赠礼物。一周之后,新婚夫妇或是在家休息,或是外出旅游度蜜月。在埃及,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不同,婚礼的规格则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富贵人家的婚礼往往持续一个月之久,天天宾客济济,婚宴豪华丰盛,并请来乐队、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助兴,场面隆重热烈。在一般经济条件的家庭,婚礼庆祝活动大约3天时间,男方家摆设宴席款待亲朋好友,每天晚上唱歌跳舞助兴,气氛热烈活跃。那些经济状况欠佳的家庭,婚

礼仪

式则要简单得多,多以花轿代替彩车,以本地啤酒代替外国名酒,以普通饮料代替高级饮料,贺喜的人们在笛声、鼓声中唱歌跳舞,真诚地为一对新人祝福,时间大约一天。
埃及的科普特族人约700多万人,自古以来信奉基督教,他们的婚礼习俗别致有趣。科普特人的婚事由订婚和婚礼两部分组成。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相互了解,建立感情,组成家庭,但需要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当父母的人大都比较开明,基本上采取不干涉儿女婚事的态度。订婚仪式可以在教堂里举行,可以在俱乐部里举行,也可以在家里举行。订婚后,一般需要经过一二年或者三四年的准备时间。在这期间,男女青年除进一步相互了解、发展感情外,还要购置家具,添制衣服甚至租赁房屋。青年男女们多依靠自己的力量操办婚事,不过多地依赖父母亲,而且是男女双方共同筹办。

礼仪

式一定要在教堂里举行。傍晚时分,教堂内外灯火通明,大红地毯从大门内一直铺到台阶下面。新郎身穿靛青色礼服,系着领带,别着胸花;新娘一身雪白色拖地婚礼纱裙,头戴花环。
一对新人手挽着手,在手执花环的亲朋好友簇拥下,缓缓步入教堂。进入仪式大厅,新即新娘并肩站在讲坛右侧。讲坛上方站着诵经的牧师,两名穿着黑色撤金衣裳的姑娘,各自执着一只燃烧的长长的白色蜡烛,分别站在新郎新娘两侧。新郎新娘四周站着10多名身穿白色服装、手持花篮的男女儿童。讲坛下方整齐地摆放着亲朋好友们赠送的花环,由于这些花环是用新采集的鲜花扎成的,清香扑鼻。几名教堂工作人员跑前跑后地忙着录相、录音和拍照。参加婚礼的宾客陆续进人大厅,一名男青年在大厅门口迎候客人们,向每一位来宾赠送一包喜糖,喜糖用透明塑料袋包装,上面印有新郎新娘的姓名和举行婚礼的日期。客人们进入大厅后,依次在来宾席上就坐,来宾席上也摆着鲜花。
仪式开始,牧师诵经,众人洗耳恭听。牧师诵经完毕,在一对新人头部、胸部和手上划着“十”字,接着一对新人相互赠送新婚戒指。有的新郎除给新娘戒指外,还赠送金手锅和金项链。牧师再一次诵经,为一对新人祝福。牧师诵经完毕,仪式到此结束。教堂里响起悠扬的古琴声,新婚夫妇走下讲坛。孩子们簇拥他们向大门走去。他们在门口停下脚步,人们排成长队依次向他们表示祝贺。新郎新娘一一向客人表示感谢,并热烈

欢迎

各位客人。
埃及至今仍然流行一种部落传统婚礼习俗。按照当地的传统做法,婚礼在新娘家里举行。新郎的亲属们牵着数十头羊来到女方家,作为彩礼相赠送。女方家请人帮助宰杀男方家送来的羊,准备婚宴招待宾客。大厅中央,悬挂着男方家送给新娘的20条长裙。婚宴开始之前,双方家长在一起诵读《古兰经》。宴会后,新娘坐上花轿,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新郎家附近临时搭起的凉棚里,参加男方家举行的婚宴。宴席中间,穿插表演各种文艺节目和娱乐活动。婚宴前后持续半个月时间,天天宾朋满座。参加婚宴的人们携带着宰杀的家禽作为贺礼。在新婚喜宴上,新娘要为客人们表演独脚舞,并为客人们端饭送茶,招待客人们用餐,开始尽一位女主人的职责。 (2)



大连结婚习俗:婚礼前天不能见面

结婚习俗会不一样那是肯定的。

只不过在婚礼前天不能见面?这个习俗是只有大连有呢?还是别的地方也是这样的呢?

本文将带你了解大连文化,了解大连结婚习俗有什么不同。

一对新人进入恋爱成熟阶段后,首先要做的便是登记,登记后,小两口双双到男方家吃一顿喜庆饭。按常理,婆婆应在这个时候给媳妇钱和首饰,以表接纳之意。

接着便是选定结婚的日子。婚日以双数为好,最好是阴历、阳历和星期几都是双日,而在双数中最受欢迎的是六,“六六大顺”嘛,如果阴历有六,阳历为6月6日,又是星期六,这样的日子可谓大吉大利。不过,单数中也有例外,譬如九就特别受青睐,因为它寓意地久天长,1999年9月9日,大连结婚的人就特别多。

大连结婚那天最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如果下雨则意味新娘为人厉害,大家的心情会因此感到沮丧。

定完结婚的日子,新郎和新娘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去做准备。一般情况下,新房的床罩和窗帘由女方准备,女方还要准备一至两床被子。男方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的被褥外,还必须准备一个铺床的炕被。

家用电器等大件也主要由男方买,但女方至少要买一件,一般都买洗衣机,因为这是女人要经常使用的。剩下的就是准备婚礼用品了,大连时下的婚礼大都少不了鸽子、鲜花和气球等,花为百合和玫瑰,气球必须是红色的,数字也都与“9”有关,9越多越好,如999,至少也要99。

有些婚礼还要请乐队和歌手,这些都要男方准备,但给婆婆的胸花必须由新娘准备,也要由新娘到新房后亲手给婆婆戴上。最后,双方都要各自为自己选一位伴郎伴娘。伴郎和伴娘的个子不能比新郎和新娘高,但也不能太矮,长相最好比新郎和新娘逊色,以免喧宾夺主,令新人见异思迁,但也不能长得太丑,给新人掉架。

按当地习俗,新郎和新娘双方在结婚的头一天不能见面。结婚当天的程序是这样的:新郎手持鲜花带车队到新娘家迎娶,见面后把鲜花送到新娘怀里,然后与新娘一起吃送行饺子。送行饺子是岳母头一天晚上熬着夜亲手包的。

按当地旧俗,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参加女儿婚礼的,但现在破例参加者也有不少。送行时,新娘尽管心花怒放,但也应面露悲戚,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离开女方家后的第一站是陪家人去看新房。新娘从娘家出发要带两个用红布包裹的喜盆,一个盆里放镜子、梳子等化妆品;另一个盆里装用白面蒸的鲤鱼等,寓意生活年年有余。

这些东西拿到新房后,要打开包皮摆在婚床上。新娘迈进新房门,首先要对早已端坐在那里的公婆亲切地喊声“爸!妈!”当然,这妈也不是白叫的,婆婆答应后,要随手送给媳妇一个红包,包里装的钱数是有讲究的,一般是1001元,意为媳妇是千里挑一德,也有送990 或660元,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与此同时开始钉门帘。门帘由新娘没结婚的弟弟或哥哥钉,没有亲兄弟,表弟也可担任此职。钉门帘的工具是一个用红纸包的秤砣,寓意二人铁了心在一起过一辈子。婆家要提前把一个红包压在秤砣下,内装50、100不等,钉门帘的人完工后,随手把红包揣进兜里。

然后,新郎要抱着娘家提前准备好的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与新娘双双坐在婚床上,谓之“压床”,意在希望早生贵子。婆婆为了表示感谢,要送给压床的小孩一个红包。

简短的新房仪式进行完后,全家人驱车奔向举行结婚庆典的酒店,到酒店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12点,否则就不吉利了,这是一个大原则。

结婚庆典繁简不一,但有四个仪式必不可少:一是三拜。一拜天地,愿夫妻关系地久天长;二拜高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三是夫妻对拜,小两口从此心心相印。

恩恩爱爱;第二个仪式是喝交杯酒,交杯酒要喝干,不可留底,寓意夫妻诚心相待。喝完交杯酒后,小两口要互赠戒指,并亲手为对方戴上,表明从此拴住了对方的心。

最后一个仪式是新人共同为每个参加婚礼的亲友敬酒点烟。此时,参加婚礼的人可以随意为难新人,如使出很多花招不让新娘轻易把烟点燃等,所以,婚礼于此时往往掀起一个小高潮。新郎家除了中午大摆婚宴外,一般还要于晚上再摆几桌,专门招待帮助张罗婚礼的人。

吃完晚饭后便是闹洞房。闹洞房时,床上要撒上红枣、花生和莲子,仍然寓意早生贵子。闹洞房不分长幼和辈分,人人皆可尽兴,但也要有个度,新娘不得于闹洞房时翻脸发怒。

大连新婚夫妇如果与公婆住在一起,新娘第二天早晨不可贪睡,要早早起床为全家人做早饭,并与新郎一起问候家中长辈。

结婚后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所带的礼品大致有活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粉条,寓意好日子长远;酒,寓意天长地久等,礼品要成双。回娘家要头顶太阳去,日落前返回,娘家不可留客。小两口临走时,娘家要把小两口带来的礼品返回一部分,然后再添上几样,让小两口带回去给亲家。



宗教民俗 中式婚礼习俗的寓意与禁忌。

? 一、寓意

? 中式婚礼习俗一:食汤圆?

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中式婚礼习俗二: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

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中式婚礼习俗三:拜别?

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 中式婚礼习俗四:射轿帘?

当新娘的花轿落下后,新郎要持弓箭向天、地与新娘空射三箭,

象征逢凶化吉,能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

同时也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让她要守妇道,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老婆。

?中式婚礼习俗五:跨火盆?

新郎新娘一起跨火盆,取避邪之意,寓意以后生活红红火火,

另外相传是为阻碍“跟尾鬼”的跟踪,鬼魅怕火,无法跨过火盆,从此“一火两断”。

?中式婚礼习俗六:挑盖头?

这是在洞房中最要紧的事之一,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揭下后新郎用手抚摸新娘头发,

取称心如意,白头偕老之意。

?中式婚礼习俗七:踩瓦片?

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碎瓦一般。

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瓦片般要重新开始。

另外古人重视男孩,踩瓦片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希望生男孩。

?中式婚礼习俗八:交杯酒?

用两个红线连结的酒杯喝交杯酒,婚礼上叫作“凤凰三点头”,

“一点头”各饮一口,

“二点头”夫将杯中酒全倒入妻杯,妻再将酒平分给夫。

“三点头”夫妻交换杯子饮尽。

喝交杯酒象征此后夫妻联成一体,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同时还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 中式婚礼习俗九:抛绣球?

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

今天抛绣球的形式变成西式婚礼抛花球的传统,寓意分享喜悦,传递快乐。

二、禁忌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一:出门?

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

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骄子,

表示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二:不说再见?

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三:记得丢扇子?

轿子启动后,新娘应将把扇子掷到窗外,

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

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四:忌踩门槛?

要跨过门槛。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五: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六: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婚俗礼仪谓之〝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七:生花易于枯萎?

故婚事讳之,只有连招花和石榴不禁。

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闰女出嫁,诚等丈夫,后者则意谕多子多孙。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八:新妇衣服忌有口袋?

主要是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中式婚礼传统禁忌之九:新年出门姑嫂均回避?

结婚当天,新娘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不吉利。

?三、其他一些禁忌

1、成亲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

〝哭发哭发,不哭不发″不哭的话反而禁忌。

2、婚后三日,按照婚俗礼仪新人要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

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

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3、迎娶途中,若花轿和花轿相逢,叫做〝喜冲喜″,会带来不祥。

解决的办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双方媒人各以预备的花交换,婚礼习俗中这叫做换花。

4、孕妇及带孝者都不能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更不能触碰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的物品。

5、新郎到女家接新娘时,新娘可能离开娘家或在过度兴奋下喜极而泣,

这也甚为普遍而不成问题(甚至是好事,留下“水头”旺女家)。

但过门至男家后就不能流泪。

6、新娘于结婚吉日忌穿“旧鞋”。

所有的婚纱鞋、绣花鞋及晚装鞋等应全是新的。

若恐防新鞋硬而不舒服,宜较优质的软皮,尺寸不妨预松少许及加上厚垫,

亦不宜穿着过高的高跟鞋。

7、新娘子要小心,不要踏到新郎鞋,会有羞夫之意。



东莞婚礼习俗有什么讲究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不管是什么事的习俗都多多少少会有差别。那就更不用说结婚这种大事了,当然比其他事会更加讲究。那么,本期文章就带你了解东莞文化,一起了解东莞的婚礼习俗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一)择配

男女双方虽到婚龄,但不能自由选择,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要年庚,或女方向男方送年庚。“年庚”用红柬写上,双方各将年庚请算命先生测算,若“八字”相合,男家则由媒人告之女方,择吉日双方相亲,双方满意时,由女方写明礼书,由媒人送往男家,双方酌商作出决定。这叫做“择配”或“相亲”。

(二)定亲

男女双方同意后,写成柬贴(柬贴按双方商定的“礼书”写成),择定吉日,由媒人和家人担着礼物到女方,女方收下并送回男方红糖或糖果,这叫“定亲”。

(三)报日

定亲后,由男方择定迎娶吉日良辰,把“吉日”和定亲时余下的聘金、食物,由亲属和两名男童送往女家,称为“报日”。女方受礼后搭回“花旗饼子”。男方将“花旗饼子”分送给亲戚朋友,预示着届时“担担”送礼。

女方亦将礼饼送给亲朋戚友。“报日”后,男方忙于筹办迎娶新娘的各种准备;女方则忙于订做嫁妆。出嫁娘整天呆在家里缝制衣服、被枕等物,晚上与同班姊妹一起在楼阁里学唱嫁娘歌,学梳妇人髻。

(四)开厨

成婚前一天,男方请亲朋戚友来饮喜酒。先由亲人携三牲、粉丸、果酒、香烛、纸钱等供品,新郎在众亲人簇拥下到祠堂祭祖,到庙堂酬拜神灵,然后回家举行安装大床仪式。这天称“开厨”。

同一天,男家把应送的“酒菜”、“礼品”、“利是”等和吉祥物送到女家,这叫“赠厨”。女家即把陪嫁妆奁派人送至男家,这叫“搬嫁妆”。伴娘于前一晚把嫁衣折好放进衣箱内,放上两封红包,一双桔子,两枝柏叶和六、九、十二个不等的铜钱或银元。

(五)成婚程序

迎亲日为正厨,男方大排筵席,宴请亲朋戚友和族中各户亲房。亲者全家都请,疏者只请户主。

成亲男方用花轿迎娶新娘。夜到“交子”时刻,由“大妗娘”持着新郎的姓氏大字灯笼接其过门。男有陪郎,女有伴娘,以助其兴。至女家时,女家陪嫁的姐妹们多关门,向男方讨“进门钱”,经双方“讨价还价”,男方给了“利是”方得进门。这个过程俗称“抢亲”

“半夜“抢”新娘五步曲:

“抢亲”接新娘一安排在半夜。凌晨吉时,新郎恭恭敬敬地拜过祖宗,带着阵容强大的迎亲队伍出发,临行前,老人让他记住三件事:第一,必须要在吉时内将新娘接回家中;第二,花桥要有讲究,出发时新郎先行;第三,不走回头路,即在出发前和接新娘回家时不能走同一条路。

第一步:开门利是。男方接亲队伍在吉时到达女方家接新娘。在男方到达前,女方娘家的姐妹就会关门,向男方讨“开门利是”。这个关口,一般不会轻易过的,通常要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男方给了“利是”才可进入。有的时候,“开门利是”要给到好几次,女方才同意通行。

第二步:黑衣待嫁。与结婚当日穿大红服饰不同,新娘穿着的是一套黑色的襟衣。在东莞一些地区,一直流传着出嫁着黑衫的风俗。婚俗之日,新娘落阁上轿时,身穿黑白两套衣服,黑外白内,俗称金衣(黑)、银衣(白)。

拜完堂后,黑白两套衣服压在柜底,待公婆去世时,穿上白衣为之送终;待自己寿终时,穿上黑白两套衣服正寝。

第三步:寻找红鞋。新郎进门后,不能马上就把新娘带走,还需要找到女方姐妹事先藏起来的一只新娘的红鞋及吃完糖水后,才能接新娘走。

第四步:红伞护送。找到红鞋之后,由“大妗娘”撑红伞伴新娘出门,而且还要边走边撒米,以图吉利。

第五步:跨火盆。到了男方家里,女方要跨火盆去邪,然后在门口先祭各方的神,才能进屋。之后由主婚人率领新郎、新娘拜堂“告祖”,相互对拜,及向长辈、亲人敬茶,然后互饮“交杯酒”。新娘要向席上宾客一一敬茶,这叫做“饮新抱茶”。散席后,人群均可以入新郎房看新娘,热闹一番。

(六)返面。洞房后的第二天早晨,早饭后,新娘在伴娘和男家一女亲属(挑着“安乐担”)的陪伴下回娘家,在娘家吃“晏昼”(午餐)后再返男家,称“返面”。

(七)回门。婚后三天,男方让一亲属挑着礼物,随新郎、新娘来到女家,作“新女婿”,称“回门”(有的地方“返面”、“回门”一起做)。

(八)满月。婚后一个月,男家备礼物给新郎陪新娘回岳父母家,新郎先返回,让新娘在娘家住几天后,嫁回礼由新娘带回男家,这叫“满月”(或称“住够月”)。

(九)探新年。婚后第一个春节,一般在年初二,新婚夫妇备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这叫做“探新年”。至此,整个婚嫁的程序才算结束。

相关器具

一、定亲时

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一般包括以下:

1、聘金;

2、礼饼龙凤饼两对,礼饼一担,分为四式、六式及八式,全取双数;

3、三牲:鸡或鹅两对(如父母不健在只需一对)、猪肉起双飞(两片)、大鱼一对;

4、海味:通常为四式海味,高级的可选用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瑶柱,较经济的可选用鱿鱼、虾米、蠔豉等,丰俭由人;

5、槟榔两对;

6、金饰玉饰:即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玉镯子、玉挂坠等;

其他:烟酒水果以及对联成副。女方的回礼,一般包括以下:

1、茶叶及生果;

2、芋头石榴各一对;

3、贺维巾。

4、一双鞋和一个银包(意同偕到老);

5、一顶帽子;

6、一条腰带;

7、一条长裤(本地也称“长命裤”,家境再差的也要有长命裤);

8、礼饼,如:五彩皮蛋酥、蛋黄莲蓉酥、红绫莲蓉酥、核桃酥、蠔豉酥、绿豆蓉、鸡蛋酥、鸡蛋百椰山等。

二、成婚时

花轿:男方用以迎娶新娘的交通工具。

女方带到男方的嫁妆,一般包括以下:

1、藤抽(里面装衣服);

2、痰盂(又名“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3、红尺(“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4、花瓶(平安富贵);

5、铜盘及鞋(同偕到老);

6、银包(腰缠万顷);

7、剪刀(蝴蝶双飞之意);

8、桌帏(全幅);

9、红漆描花木屐两双(意为步步高升);

10、其他的:萝帐、帐檐、帐钩成对、帐竹、合仙桌、衣架、花盘、铜盆、果盒全套、果盒架全套、茶叶、坐盆、头尾造谷种、花软枕、锦被、房帘、茶盅、茶局、花瓶、木盆等等。



穆斯林葬礼的习俗:速葬薄葬与土葬

葬礼是人生走到尽头的最后一个程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葬礼是否隆重大多也是表明了后辈们对于逝去之人的孝心。葬礼同样有着不同的葬法,穆斯林的葬礼分为速葬薄葬与土葬。

那么,本期宗教文化解析穆斯林葬礼的习俗。

还想了解》》伊斯兰教女性禁忌

速葬:

速葬是穆斯林丧葬的特色之一。伊斯兰教本着“入土为安”的精神,主张从速掩埋亡人,遗体不宜久放。先知穆罕默德亦说:“你们应尽快安葬亡者”。伊斯兰教法规定:亡人三日之内必葬,不择时日,不问风水,就地而葬。倘若是在旅途或他乡亡故,就在旅所择地而葬。

在航海中亡故的,在举行“者那则”(殡礼)后,将尸体投入江海,实行水葬。伊斯兰教法禁止亡者亲友载运尸体辗转千里。因为如此旷日持久,人为地导致尸体腐败,被认为是对亡者的亵渎。教法规定速葬亡人是“穆思台哈布”(懿行),如果故意拖延时限,则被认为是“麦克鲁亥”(可憎之事)。

其实,速葬亡人的做法从卫生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尸体久放不葬,容易腐败而污染环境卫生,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时疫,造成不良后果。另外,速葬可以避免对某些权威人物的个人崇拜,因为伊斯兰教严禁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同时亦可减少丧家的精神和生活负担。

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穆斯林严格地遵守这一规定,每遇家中有人去世,大都在24小时之内埋葬。遇到特殊情况时,如坟墓没有挖好或家中主要成员没有及时赶到等,则都在次日掩埋,最多不超过三天,这已成为穆斯林在丧葬礼俗上的一大特点和守之不逾的习惯。

薄葬:

薄葬是穆斯林丧葬的又一大特点。有句穆斯林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白布”。这句谚语对穆斯林的薄葬习俗做了很确切的说明。任何一位穆斯林,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身上不穿绫罗绸缎,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

《古兰经》指出:“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认为一个人今世的血统、肤色和所拥有的财富及他所享有的声望等,对于他个人后世在真主安拉面前的品德与人格而言,并无任何意义。

安拉赞许的是一个人在虔敬恭顺方面的德行,而不是他临死时带走的财富的多少。因此,穆斯林认为,厚葬并不能减轻一个人生前的罪孽,也增加不了他的善功。这是从宗教的角度而言。与此同时,实行薄葬与穆斯林遵循“厚养薄葬”的传统孝道原则分不开。

土葬:

土葬是穆斯林丧葬的主要形式。《古兰经》晓示,人是由真主用泥土造出来的。“真主创造你们,先用泥土,继用精液,然后,使你们成为配偶”。穆斯林认为,人类的亡故是归真复命的历程,是真主使其脱离尘世而回归到无初。人从泥土而来,死后人的血肉之躯葬于大地,复转成泥土,是一件很自然、清净的事。所以穆斯林民族都用土葬的形式,这同时也体现了穆斯林复命归真,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



董易林:中式婚礼必知的婚嫁习俗

婚嫁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中国民间认为“传宗接代为头等大事”,所以婚嫁便成了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礼节。

前些年,世界性的文化融合使得很多人对西方婚礼青睐有加,不过随着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中式婚礼,比如前不久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世纪婚礼,就不乏中式婚嫁习俗的很多成分。随董易林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早在我国古代,古人婚嫁礼俗就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而庄重的流程,分为“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第一、纳彩:即是提亲,指男方家庭请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见面,表达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请求。

第二、问名: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礼,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就请媒人交换男女双方姓名、生辰、籍贯等一些与自己亲近人的情况。然后,男女双方要交换“八字”(也就是男女双方所出生的年份、月份、日期、时间段),这种“八字”是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3厘米),长约(24厘米),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一些宜忌等情况。

第三、纳吉:是婚嫁的第三步,即是“纳取吉利”之意。在我国传统的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问名之后,双方各自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些活动叫做“婚前合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八字婚配”,如果得到吉庆的信息,男方就会备好厚礼到女方家中,决定婚期。

第四、纳征:纳征也称为“纳成”、“大聘”等,就是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里送彩礼,只有接收彩礼后男方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国传统婚姻被称之“买卖婚姻”。

第五、请期:请期就是男方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征求意见,相当于近代的“下日子”、“送日子”。古时请期用雁,因为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后世因为不太方便,就用砚台来代替“雁”,也有用各种礼品替代的。现在,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为结婚良辰,如二月二,六月六等。

第六、亲迎:迎亲是婚嫁的最后一步,在这里指迎娶新娘的仪式。而迎亲的日子,是“请期”即“婚嫁”择日确定的。至此婚嫁前的六个步骤全部完成。



新人婚礼须知:结婚压床习俗

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程序,虽然时代在与时俱进不过有些人却依旧保留着古时的程序,压床就是希望新婚的人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过得更好,不过也是有着一些习俗的。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带你了解结婚压床习俗。

压床又称压喜床,压新床等,中国汉族婚俗之一。青年男女结婚的头天晚上,新郎家要请儿女双全的老人把床铺好,然后新郎请一个或者两个弟弟和自己一起在新床上就寝。压床的人也有条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压的。

首先,压床的人必须是小于新郎的青年,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如果在自己的亲戚范围内没有这样的人选,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压床人的第二个条件,必须是未婚青年。

如果是结过婚的弟弟辈,他们已经知道结婚的奥秘,懂得男女之间的私情,新郎家就不再把他们排在被请之列了。被请的压床人,都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男,他们是纯洁和阳刚的象征。对娶亲的人来说,压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而作为被请的人,经过重重筛选能被选中,也是一件光荣的事,他们会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汉族民间传说新娘的床有灵气,睡睡可治百病。腰腿疼的睡过新娘的床后,立刻就会痊愈。除了请十七八岁的少男压床外,有的地方还讲究请四五岁的男孩儿压床,这是从延续子孙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个压床的男孩儿与压轿的男孩儿一样,都是新娘婚后生育的象征。

如果男孩儿在压床的时候,不小心尿在了新床上,这是吉利加吉利,人们更是欣喜异常。压床的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压一两天,有的要压到新婚后五六天。

寓意着幸福美满、早生贵子的压床习俗免不了。原来都是要一个男孩来压床的(重男轻女),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都是独生子女,要在亲戚中找一个适合的压床男孩儿可不容易。这些古来已久的习俗在城里正慢慢变化着,都市青年更乐意用可爱的娃娃来代替压床的娃儿。从而就出现压床娃娃这一词。

至于结婚压床习俗的来由,现在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只是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到现在人们依然沿用。大多数人认为,民间只是把压床作为闹洞房的一种形式。特别是有的地区对压床人的挑选不那么严格,村里成群结队的男孩子都跑到新房里来压床,人们诙谐地称压床为“逗新媳妇哩”。由此可见,压床习俗实际是一种民间的闹洞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