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游牧气息的锡伯族服饰图片_回族服饰图片,充满穆斯林色彩

2023-07-24 22:26:23 作者:逗妇乳



充满游牧气息的锡伯族服饰图片

锡伯族有一句名言:“若要金鞍配瘤马,不如木鞍配健驴。”作为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锡伯族是相当别具一格的,有非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锡伯族的服饰,你知道是什么样子吗?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解析。

沈从文写凤凰 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

除了平时的服饰外,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厮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清代,锡伯族男子服装喜用青、灰、兰、棕等颜色,服饰与满族旗装样式基本相同。为便于骑马、劳动与操作,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扎腰带,腰带上经常挂上烟袋荷包,脚穿布靴,头戴笠帽(夏)、毡帽(冬)或礼帽,当官的一般在长袍上套马褂。

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扎黑色腿带,脚着白袜、绣花鞋。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穿着淡雅漂亮的旗袍。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脚穿绣花布鞋,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婚礼时,新娘头戴吉塔库(锡伯语头饰,即布制发圈),上有贝壳、宝石和金银制的花饰,下一排银链或串珠等装饰垂于眉宇之上。婚后一年之内,参加较大喜庆活动仍要戴上吉塔库。

媳妇的服饰与姑娘无大差别但比姑娘穿着要鲜艳。发型也不同,媳妇梳的是“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面部可以涂粉,口可以涂口红,可以染指甲等。头部髻上插着金簪,腕上佩带金(银、玉)手镯。

已婚妇女头上盘头翅。妇女戴耳环、手镯、戒指等。男女裤腿均扎黑色腿带,年轻女子扎红色、粉红色腿带,丧事时扎白色腿带。今散居在东北的锡伯族服装已和当地汉族、满族相同。新疆锡伯族妇女虽仍喜穿旗袍,大襟、下摆、袖口多镶滚边,长及脚面,但服饰已有显着改变,特别是青年已多穿连衣裙等。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处扎紧,冬天也穿大襟开叉长袍。

上年纪的妇女出门时,手里还要拿个烟袋,串门时互相装烟进礼。

锡伯族妇女擅长刺绣,如同男子会骑射一样,妇女如果不会刺绣,就会被人轻视。刺绣图案多为花鸟鱼虫等。



回族服饰图片,充满穆斯林色彩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同样也是不与汉族通婚的一个民族,回民某些方面跟汉族的人是一样的,不过他们的服饰却是非常特殊美丽的。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一起了解一下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

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

人类服装史权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布兰奇·佩尼曾深有感慨的表示:“对服装历史的研究,可以说,等于从事一项探险活动,它涉及的领域很广,而且饶着有兴趣。”由于回族服饰是半随着发展的节奏,就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回族历史发展的主脉。

回族服饰的研究没有局限在衣饰、头饰等直观服饰的层面上,而是拓展视野,把回族的鞋饰、佩饰、婚礼与丧葬服饰、舞台表演服饰及学生样服都收纳到考察范围之内,从而丰富了回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内容。各民族服饰这所以千姿百态,除了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变革的牵动,还由于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城乡回族的服饰较之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中青年男女,穿戴打扮丰富多样。回族男子的衣服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肩、便装、中山装向西装、夹克衫等款式新颖的方向发展。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打扮,已很难从服饰上辨清他们的族属了。

回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和多数其他民族的一样,也面临着如何很好的保持沿袭的的问题,在此希望广大回族同胞关注我们的民族服饰传统文化和习俗,让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永远的传承和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当代回族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畲族服饰图片,充满大自然元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想在服饰方面各个民族就有非常别具一格的特色,你又听过畲族这个分布在浙江与福建的少数民族吗?想要了解畲族的服饰文化吗?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解析。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她们把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缝在衣服上、裙子上。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勃。

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

文字的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一些旧的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再如象征农田的方格图案、象征江河的彩条图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图案,都作为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来。

创造者所关注的是人本与美术符号精神的和谐一致。不论造型如何变化,只要观念在形象中体现得充分便是最理想的范式。它根本不讨论艺术与物象的模仿关系,也不顾及用人的观念打破自然给艺术提供的原形,一切存在物都可以作为劳动者物质活动中精神需求的对象。所以,图案纹样不以光影为主要表现手法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以单线做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姑娘们很善于抓住一个形象主要的特征,将最有特点的动态,用类似剪影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她们在制作图案时,不满足于一个特定的具体形象,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删减、增添、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趋于理想化。她们往往借助于深浅不一的点、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变化又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图案之中。

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还有深刻的涵义,其手法大致可归纳为谐音、寓意和符号三种。谐音,即借音而述意,如鸳鸯配偶,五福(蝠)捧寿。寓意,借一件物体或一组画面暗喻美好的事物,如四合如意。有的图案在表现手法上谐音和寓意兼而有之,如福寿双全。民间美术创作的观念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集体意识是一种传承已久的集体心智,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向客体渗透,使那些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物,成为特定的符号,如绣在鞋上的如意头。

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而最使人惊异的是,这些平凡的劳动妇女不仅使用木制织机,织成粗质的棉布,还以一根针、几缕线、小小的蜡刀这些甚为简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这的确值得人们永远珍爱。



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族服饰图片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是展现一个人气质修养的关键所在。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蒙古族服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这种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族服饰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中国传统服饰里看看吧。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据季节的变化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皮靴多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有靴尖上卷、半卷、平底不卷、尖头、圆头几种。布靴多以布帛、平绒布面料制作,中靿和矮靿居多,靴帮绣以图案,轻便柔软,舒适美观。

毡靴多以羊毛、驼毛擀制而成,保暖耐磨损,一般多在隆冬时节穿用。蒙古靴类型又根据靴靿的高矮,分高靿、中靿、矮靿几种。皮靴一般采用特殊工艺把所需图案,如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云纹、回纹、草纹、万字、蝴蝶、花卉等图案轧、贴在靴靿或靴帮上。

布靴的靴帮、靴靿大多刺绣或贴绣精美的花纹图案。目前流行在民间的蒙古靴式样有七、八种,主要有军样靴(大板尖)、抓地虎、皂样靴(鸡蛋头)、武步员(朝靴)、大仙靴、三抱靴(小板尖)、八宝靴(童靴)、皮马靴(高靿、半靿)、布绣花靴(半靿)。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从马背上走下的民族,满族服饰图片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满族也就是清朝的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文化开始发生可改变,变化最大的就是满族服饰。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们介绍下满族的服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要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这样缝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满族服饰一般在衣袖上绣的花最多。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民族服饰欣赏:景颇族服饰图片

独特的民族服饰是我们这些只能穿着平常服饰的人所羡慕的,复杂的服饰看起来也是十分好看的,漂亮的衣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景颇族的服饰十分有特色。本期景颇族文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景颇族和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山官制社会与原始宗教,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还比较完整的保留着。原始的宗教文化影响着景颇人的人生价值、传统观念、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农牧生产等方面。因在生产劳动中穿戴景颇传统的服饰不便劳作,于是便逐渐被先进、实用的汉族服饰所取代。

上身汉族服饰,下身景颇服饰的不景不汉的穿戴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使得景颇族本民族之间由于服饰的不明显,在实际交流中闹出许多笑话和尴尬。在德宏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们都记得传统的“目瑙纵歌”节日。在喜庆的各种公共场所里,景颇族呈现给人们的就是传统的、老式的民族服饰;男人们不分老幼,头戴包头。

上身穿白衬衣,下身穿黑色裤,长刀一背,银泡包一挎,就算是一个景颇汉子了。而女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和美丽,穿上厚重的缀满银泡的黑色上衣,再配上那绣满各种动植物样子的红色筒裙,却穿不到2—3个小时,就像是在舞台表演节目一样,一会儿就换了装,取而代之的还是非常适用的汉族服饰。

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

元明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蓄牧业、采集和家庭手工业。本世纪四十年代,已发展到农村公社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景颇族人民生活贫苦,衣着简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景颇族人民的穿着也越来越好了。

景颇是大山的儿女,是太阳的子孙,是个勤劳勇敢好客的民族,在南迁的路上分成了六个支系,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特色,多元化的文化特点,从生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娱乐文化等各种文化上形成了优秀独特的景颇族传统文化。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最优秀、独特的部分没有及早走进音乐、戏曲、舞蹈、小说、电影电视。

虽然有各级政府部门的带领和支持,但一些景颇族领导并没有产生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带领本民族丢掉不适应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旧的东西;不敢坚持发扬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学习吸收各民族包括西方文明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补我之短,逐步实现由弱变强的目标。

陇川虽然成为了景颇族“目瑙纵歌”之乡,但是民族服饰的创作、设计、制作没有具体落到实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民族服饰欣赏:布朗族服饰图片

布朗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也是非常古老的土着民族,如今的人数约为9万多人,布朗族的服饰也是十分简谱的,你知道布朗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吗?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一起了解一下吧!

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

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

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染色工艺水平也较高。明清以后,布朗族男女皆束发为髻。妇女着花短衫,下身着黑色长裙;小腿扎数道藤蔑条制成的黑藤圈;头戴篾帽,双耳戴大银环或铜圈,手戴铜镯,用蓝色或绿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项链则挂满五色烧珠与海贝,长达脐部。临沧一带布朗族男装简陋,衣衫仅两块布缝合而成,衣无襟无袖,两臂裸露于外。

现代布朗族的服饰,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异。临沧、思茅地区布朗人的服饰,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长裤,头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戴手镯,赤足。妇女头缠一丈多长的青布包头。

施甸县妇女还把包头折叠成三角形,接近额头处系着用线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蓝布高领大襟上衣,领边绣以花纹,左襟镶有三条各色花纹,袖口用红、黑、绿色布条镶边,上衣外还套一件对襟短褂,钉上十五对或二十对布扭扣。

妇女下身穿着统裙,腰间拴腰带,小腿上缠护腿布,戴银环和银手镯,牙齿染成黑色,赤中。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用布扭扣于胸前、下身着黑色宽裆裤、头缠白、黑色或青色包头巾、普遍还有文身的习俗、下穿黑色统裙。

裙上部织有红、白、黑三色线条,也有的年轻姑娘穿着白、红、绿等色上衣、小腿缠白色护腿布、头黑色、青色包头巾,耳戴银耳环,下垂至肩,手戴银手镯;年轻妇女喜欢佩戴各色玻璃珠,牙齿染成黑色,以黑为美。

女性服饰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青年女子穿着艳丽。上身内穿镶花边小背心,对襟排满花条,用不同的色布拼成,有的还在边上缀满细小的五彩金属圆片,亮光闪闪。背心外穿窄袖短衫,一般用净色鲜艳布料做成,左右大衽,斜襟,无领,镶花边,紧腰宽摆,腋下系带,打结后下面的衣摆自然提起,成波浪状。

下穿自织的筒裙,长及脚背,内裙为白色,比外裙略长,露出一道花边。外裙的上面三分之二是红色织锦,下面三分之一由黑色或绿色布料拼缝而成,裙边用多条花边和彩色布条镶饰。用一条方块银带或多条银链系裙。脚穿凉鞋或皮鞋。

留长发,挽髻,上缀彩色绒球并插很多色彩艳丽的鲜花,已婚妇女一般是彩色围巾包头,包头两端抽成须穗状,坠在头的左右两侧。戴银钏,少则十几圈,多则几十圈。富裕人家的女子还戴银镯或玉镯。中老年女性包黑色包头,穿黑色上衣,下着镶黑色或蓝色脚边的织锦筒裙。衣服上装饰较少。



民族服饰欣赏:赫哲族服饰图片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赫哲”在满语里的意思就是“东方的人们”同样是中国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本期赫哲族文化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美丽的赫哲族服饰。

赫哲族的服饰别具特色,有用鱼皮做成的鱼皮长衫、鱼皮套裤、鱼皮靰鞡,鱼皮衣的特点是轻巧、暖和、经久耐磨耐扯,且不透水。男子早年以穿鱼兽皮衣为主。兽皮衣主要用狍皮、鹿皮。以鱼兽皮衣为主,夏季戴桦皮帽,形如斗笠,长项大檐,可遮阳蔽雨,帽上有各种云卷和花纹,常戴帽分帽头、帽耳、帽罩三部分。

帽头呈西瓜皮形,无帽疙瘩,冬季在帽内缝上皮了保温。狩猎时一般戴狍皮伪装帽。上穿皮衣,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袍皮袜,鱼兽皮靰鞡。戴狍皮手套。妇女早年以穿鱼兽皮为主,今穿棉布也较普遍。兽皮衣有狍皮或鹿皮上衣,也有用鹿皮做坎肩的。

鱼皮上衣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高起的立领。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狍皮袜、鱼兽皮靰鞡。过去赫哲族姑娘梳一条辫子,已婚姻妇女和寡妇梳两条。年纪大的戴耳环,年轻的戴耳钳,并都带镯子。

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

此外赫哲人还曾用鱼皮做裹腿、围裙、手套等。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赫哲人也穿上了毛料衣服。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

鱼皮衣饰,多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赫哲人男女劳动时都穿鱼皮套裤。赫哲族渔民的鱼皮套裤是用怀头、哲罗或狗鱼皮制成的,分男女两种。男式的上端为斜口,女式的上端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花边。冬天穿它狩猎抗寒耐磨,春秋穿它捕鱼防水护膝。



民族服饰欣赏:达斡尔族服饰图片

达斡尔族是个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有名的能歌善舞,无论是各个方面都充满了自己民族的特点,民歌更是充满了特色。你想要了解一下达斡尔族服饰吗?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一起了解一下吧!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达斡尔族男女多穿立领右衽长袍,着布或皮裤,从前还外套犴皮坎肩。男子束宽腰带,有的系中间开衩、绣有花纹图案的围裙,白布包头,冬季戴皮帽,穿皮靴。妇女着绣有花边图案的长袍,有时外套长或短坎肩,喜穿绣花鞋。

达斡尔族服饰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一些地区的中年妇女还保持着梳满饰发髻的习俗。海拉尔地区达斡尔妇女的头饰与当地蒙古族相同。传统的达斡尔服装为男子穿大襟皮袍,袍子前襟正中开衩,以便于骑乘,夏天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

袍边镶有云纹或八宝纹,腰系宽大腰带,佩短刀,脚蹬绣花皮鞋,戴狍头帽。女子亦穿大襟袍子,领襟、袖口和袍边镶绣鹿皮几何纹图案,下摆不开衩,系金银线腰带,包头巾,着皮靴,外出时套绣花长坎肩。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男子往往头戴皮帽,身穿皮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

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戴各式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