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哪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容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哪些

2023-07-22 22:13:52 作者:暮归晨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哪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容

卫计局举办卫生应急管理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班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中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中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容

小栢给大家谈谈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容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疫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

3、四大级别:《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级)。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1、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

5、比如,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6、2、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

7、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

8、3、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9、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

10、4、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

11、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

12、5、第五个特点是治理的综合性。

13、治理需要将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直接的任务和间接的任务、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国际和国内四个方面相结合。

14、6、第六个特点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

15、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16、7、第七个特点是种类的多样性。

17、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几级 我国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您好,今天小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几级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几级 我国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划分依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根据以上标准是可以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的。

2、如果发生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那么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

3、 根据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4、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6、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大家好,今日小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一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2、其中,一级响应属于最高级别的响应,是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

3、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发现肺鼠疫、肺炭疽并有扩散趋势。

一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4、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5、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其他省市,并有扩散趋势。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本市发生或者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在本市发现国内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7、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8、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本市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本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一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9、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 拓展资料:无论哪一级应急响应,各级政府都应当迅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需要调集行政区域内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并主动、准确地发布信息,同时控制物价、打压造谣以维护社会稳定。

11、 法律依据:《自然灾害求助条例》 第十六条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受灾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

12、自然灾害造成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受灾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及时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报告国务院。

一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依据《传染病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预案》并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报告组织及责任报告人:

组长:姜凤岚、邸生文

组员:果淑芝、邱化民、刘玉平及本院其它医务人员,网络直报员(王小花)

二、报告时限及程序:在接到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后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林甸县卫生局和林甸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写出进程报告及时报告事态的进展。

报告流程示意图:

责任医疗卫生人员→预防保健科→医院指定领导→(1、林甸县疾控中心;2、林甸县卫生局;3、网上直报;4、现场调查,采取措施,进程报告上报。[同时进行])

三、报告内容:

1、首次报告;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采取的措施。

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进展和防控情况。

3、结案报告:确定事件的性质,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所采取的措施情况,对事件进行i-iv级评定。

四、相关责任人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共同应对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失责有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

应急

报告

乡村卫生院所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应迅速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二.

应急

处置

1.院

应急

办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采取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组根据院

应急

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

2.院

应急

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及时向卫生局及其镇政府

应急

领导小组

汇报

、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3.防疫防护组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传染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严格要求进行转诊,对疫区疫点进行卫生处理,

应急

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及其他事件的报告。

4.后勤保障组及时准确了解救援一线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及时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应急

响应结束时做好居民及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工作,恢复正常性工作生活秩序。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的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

应急

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通过本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保障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

应急

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学校校长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组织、动员师生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处理。

第二章 组织体系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领导小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领导小组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的指挥机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本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处理。

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周梅,统一协调指挥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工作。

副组长:肖兰、潘晓,协助校长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处理工作。

组员:蔡琼、方秋菊、濮元余、王旭青、、朱新、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协调、沟通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上级指示。

组员具体分工:

肖兰、潘晓:负责做好人员的协调工作、负责日常监测、负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濮元余:负责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物资供应;负责消毒工作。

朱新:负责上报师生每日健康状况。

方秋菊、蔡琼、王旭青:是全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业务主管,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提供日常培训指导。

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本年级、本班的日常监控工作。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晨、午检监测制度,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监测,对缺课学生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课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课者由卫生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设立一名专(兼)职报告人(保健老师),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教育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

应急

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响应

一、

应急

响应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校园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报告、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

应急

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

二、校内传染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

应急

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1、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

教学计划

、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心理

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三、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

经验

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

经验

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职能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

应急

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

经验

及改进建议。

二、奖励与责任

学校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置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其他事宜

涉及有关赔偿、补偿、奖励、社会救助等其他善后事宜,按市、区相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置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学校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保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

演练,增强

应急

意识和实战能力。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宣传教育

学校要利用广播、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

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师生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