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片《代立军》演员阵容确定 李政宰领衔_李双江的军衔 李双江军衔图片

2023-08-13 12:21:57 作者:容嬷嬷你女儿在咱班



韩片《代立军》演员阵容确定 李政宰领衔

李双江什么军衔简历 李双江军衔等级图片

韩国演员李政宰、吕珍九主演的电影《代立军》演员阵容确定,将于下个月投入拍摄。

李政宰

金武烈

李絮

吕珍九

韩国演员李政宰、吕珍九主演的电影《代立军》演员阵容确定,将于下个月投入拍摄。

25日,20th century fox korea表示“《代立军》的演员阵容已于近日确定,将于9月5日开拍。除李政宰、吕珍九之外,演员金武烈、朴元相、李絮、裴秀彬、金明坤等也将出演”。《代立军》讲述了壬辰倭乱当时,代替逃跑的宣祖册封为世子的光海君与代立军之间的故事,李政宰将饰演代立军的队长,吕珍九则饰演光海君。金武烈和朴元相饰演代立军同志,李絮、裴秀彬、金明坤等则以辅佐光海君的角色登场。

另外,电影《代立军》由《马拉松》《我的超人男友》的郑允哲导演执导,将于明年(2017年)上映。 



李双江的军衔 李双江军衔图片

您好,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李双江的军衔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因为他是文职军人,所以没有军衔,不过以他的荣誉来看,也相当于是拥有中将军衔。

2、前段期间,李双江现身某活动,与黄宏还有朱军一起合影,而80高龄的李双江依然精神饱满,精气神一点儿不输黄宏和朱军,三人中的朱军是春晚的老牌主持人,李双江和黄宏是骨灰级春晚顶梁柱,但是他们和朱军之间的合影少之又少。

3、 前几年李双江受儿子打人事件的影响,受到很多人的指责,说他把儿子宠溺坏了,而在他儿子打伤人以后,他也带了多名警卫前去看望受伤住院的人,因此就有好事之人提出他作为文职军人怎么能随时带着警卫,李双江也霸气回应按他的级别有警卫跟从也不足为奇,所以那个时候就有媒体认为他的军衔是文职中将将军,但是从他的肩章上,我们其实很容易分辨出他并不是中将军衔,因为他的徽章不是五角星而是松枝叶。

4、 关于李双江的军衔问题,也一直人大众议论的话题,虽然李双江从事文职军人将近五十年,是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军人,但确实他没有所谓的中将军衔,只不过以他的资历和阅历,是完全可以享受中将军衔的待遇,因此,我们要把他的级别和军衔分开来看才行。

5、李双江这一生演唱过很多经典歌曲,也获得过很多荣誉,虽然他儿子给他闯下大祸,让他陷入舆论漩涡,但是这依然掩盖不了李双江这一生的荣誉。

6、 现在的李双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的歌曲和他的荣耀依然留在了世人的心里。

7、这次不服老的他再次露面,并且和黄宏他们几位老友相谈甚欢,偶尔还会开怀大笑,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虽然他80高龄,但是和五十多岁的黄宏比起来,他依然像当年一样,甚至比起黄宏他们他还更加精神,要知道本该安享晚年的李双江,现在依然到处参加活动,或许这就是军人闲不住和不服老的本色吧。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代立军》办制作发布会 李政宰吕珍九等出席

4月25日下午,电影《代立军》剧组在首尔狎鸥亭cgv影院举办制作发布会,演员李政宰、吕珍九、裴秀彬、李絮、朴元相、金武烈等出席了该活动。

另外,《代立军》讲述的是壬辰倭乱时,代替宣祖统领分朝的世子光海君以及为了生存代替别人服役的“代立军”面对残酷战争的命运故事,将于5月31日上映。;

李政宰

李政宰

李政宰

李政宰

吕珍九

吕珍九

吕珍九

裴秀彬

裴秀彬

裴秀彬

李絮

李絮

李絮

朴元相

朴元相

金武烈

金武烈

李政宰、吕珍九

李政宰、吕珍九

李政宰、吕珍九

李政宰、吕珍九

李政宰、吕珍九、金武烈

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



郑雨盛李政宰元彬 韩国票选10大传奇美男演员

郑雨盛李政宰元彬 韩国票选传奇美男演员: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掉你容颜……”这首歌很多人都听过,近日韩国票选出了传奇美男演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就有你喜欢的那一个吧!

李政宰简介:,李政宰通过电视剧《恐龙先生》出道。,因出演电影《年轻男子》一举获得韩国青龙电影奖、百想艺术大赏、韩国电影大钟奖等多个最佳新人的奖项,并因电视剧《沙漏情人》而获得百想艺术大赏电视类新人演技奖。,凭借《日出城市》一片获得韩国青龙电影奖、韩国影评奖最佳男演员奖。,凭影片《台风》获得黄金摄影奖演技大赏。,出演的电影《下女》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他也通过此片获得了葡萄牙奇幻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元彬简介:,的他因参加选拔赛而出道。因出演连续剧《蓝色生死恋》而成名,并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演员。元斌入伍服役,因伤提前退伍。凭电影《母亲》正式回归演艺圈,该片并在韩国本土及国际间夺得超过奖项。,他更以电影《大叔》成为最卖座电影演员,创下人次观影高票房,也获得第韩国电影大钟赏、第韩国电影大赏等影帝奖项,也是他入行以来首个影帝奖项。

郑雨盛(정우성、jung woo sung),出生于韩国首尔特别市,韩国男模特、演员。,以广告模特的身份转战演艺界,同年以首部处女作《九尾狐》被观众认识。,获得第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新晋男演员 。,获得第青龙电影节最佳人气演员。,凭借动作冒险片《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获得亚洲电影大赏最佳男配角。,参演武侠片《剑雨》和《好雨时节》。,凭借犯罪片《监视者们》获得第电影最佳男演员奖提名和第最佳男配角奖提名。,出演《神之一手》和执导《杀手面前的老人》。

郑雨盛。不仅仅是身材好颜值高,郑雨盛的演技也是不容忽视,难怪备受欢迎呢!

李政宰

李政宰也是高颜值的韩国男演员,演技也是一流。

元彬

因为《蓝色生死恋》中的男二出道,也被赞是史上颜值最高的男二。

张东健

张东健也是魅力大叔,被称为是传奇其实不为过。

玄彬

韩国四大共有财产,玄彬的颜值跟演技都是毋庸置疑的。

高修

高修的代表作品有《钢琴别恋》、《绿蔷薇》、《圣诞节会下雪吗》,你是不是都追了呢?

赵寅成

赵寅成绝对是男神啊,这一点是大家都不能够否认的。

姜东元

《狼的诱惑》是姜东元的成名作。

李秉宪

李秉宪早已经是影帝级别的人物了。

李敏镐

李敏镐是近年崛起的新一代韩流巨星,出演的影视剧都是备受关注的!



《妖猫传》再曝九大演员 张鲁一张榕容领衔坐镇

从夏日到严冬,在历经最热地表温度到零下,为期五个月的拍摄后,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已完成襄阳“唐城”戏份,转战香河。即将杀青之际,电影再发布第三批演员阵容,张鲁一、张榕容饰演的唐玄宗、杨贵妃妆容首曝光,“一帝一后”华贵光彩引人瞩目,田雨、刘佩琦、辛柏青、成泰燊、李淳、秦怡、松坂庆子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齐齐亮相,化身传奇人物点亮盛唐宫廷群像,交织谱写王朝命运。

《妖猫传》再曝实力派阵容 质感演绎盛唐群像戏味十足

《妖猫传》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各色人物形象林立。继曝光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刘昊然、欧豪、张天爱之后,此次宣布的演员不仅有张鲁一、张榕容、田雨、刘佩琦、辛柏青、成泰燊等超强实力演技派,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主演李淳的加盟,更有中日国宝级演员高龄秦怡老师和松坂庆子的惊喜参演,令《妖猫传》塑造的盛唐气象熠熠生辉,有血有肉更加扎实鲜活。

剧照中,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身着胡服披发击鼓,面露挑衅狠劲,耐人寻味;张榕容饰演的杨贵妃身披红色霓裳,一颦一笑一回眸,极致风韵,美艳动人;田雨饰演的高力士谦恭弯腰,笑容狡黠;刘佩琦饰演的幻术师黄鹤身披黑色长袍,最为神秘;辛柏青饰演的“诗仙”李白癫狂沉浸在某种想象,指尖残留墨迹;成泰燊饰演的丹翁长发垂肩,举头凝视显得无比沧桑;李淳饰演的执事官神色沉郁,似危机四伏;高龄的秦怡老师饰演的老宫女端坐纺纱,仿佛追忆着什么;松坂庆子扮演的白玲身着和服,端庄优雅非常。一众戏骨实力坐阵,使妖猫惊扰唐城之戏愈演愈烈,期待倍增。

张鲁一张榕容首演“帝后”压力大 秦怡高龄加盟只认好戏

对于影视剧热衷表现的唐玄宗与杨贵妃,观众并不陌生,如何塑造与以往不同但又符合期待的形象,令刚进组的张鲁一和张榕容倍感压力。作为政治家的唐玄宗其实更是一个多情多才之人,张鲁一刚一进组就苦练打鼓,用侵略性的眼神诠释出了一个极致多面的大唐帝王,与阿部宽对峙眼神狼性,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张榕容饰演有半个胡人血统的杨玉环,她身披红色霓裳在灯火下明艳动人。为了更好深入角色,导演一点点为演员剖析人物。在陈凯歌的心目中杨玉环有一种凛然难犯的美,她横波入鬓转盼流光,是个懂得感恩、内心非常充盈的人,必须要有惊鸿一瞥的感觉。而张榕容也不负众望,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耐心磨合,痴迷入戏地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杨玉环。

面临同样考验的还有田雨和辛柏青,辛柏青为找到李白才情满怀、一代酒神诗仙的感觉,戏前为进入醉酒状态二话不说喝酒酝酿情绪,戏中更是写诗抒怀到忘情落泪。饰演高力士的田雨也为拍摄效果全情投入。秦怡老师是国内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以高龄参演《妖猫传》,开拍之日整个片场都被她举手投足间的气韵所折服,导演对她敬重有加,黄轩染谷每每帮老师起身,都在默默感受这位传奇演员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目前全戏临近杀青,但期间已有演员陆续结束拍摄,源于剧组认真又不乏幽默的友爱氛围,几个月来导演陈凯歌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演员们离组前“戏没拍够”的感慨,松坂庆子更是在个人戏杀青第二天,专程又跑回片场,只为“再多感受一下剧组的氛围”。

电影《妖猫传》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影片预计上映。



《这是我们这是光》阵容官宣 李兰娟院士领衔“医护天团”现身

4月25日,由优酷、北京卫视、东方卫视联合呈现,新华社声在中国、新华视频联合主办的《这是我们这是光》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即将上线。今日,《这是我们这是光》正式官宣了出席阵容,李兰娟、童朝晖、张伯礼、张定宇等医护天团赵彬、肖雅星、吴悠等一线工作者,与国内群星一同讲述抗疫英雄故事,娓娓道出那些平凡中迸发的非凡时刻,致敬战疫期间的每一粒微光。

平凡绽放微光

战疫平民英雄亲述志愿故事

曾经,他或她,是街头匆匆行过的外卖小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每个再普通不过的我们。疫情之下,他们纷纷走上了战疫最前线:90后外卖小哥赵彬奔波各家各户间,用镜头记录下武汉的日日夜夜;旅店老板肖雅星发起了医生驿站,联合300多家酒店,为医护免费提供住宿,筑起安心之所;武汉无所wey惧车友会的270多名车主,转运防疫物资2000余吨,用逆行身影连成一道生命线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武汉的樱花早已绽放,那些令人热泪盈眶的身影,如今身在城市何方?《这是我们这是光》将邀请到外卖小哥赵彬、医护专车司机成冬、医生驿站发起人肖雅星等在疫情期间守望相助的普通人,以特别vcr和视频连线的方式,聆听他们讲述如何以满腔热血守护所爱之城。

伟大引领前行

医护天团云互动首秀

曾经,严峻而未知的疫情,在普通人心中埋下忧虑与不安,有那么一群人,如同划破黑夜的指路星,引领我们向光而行。他们是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医护专家组,如巍峨青松立于防疫前线;他们是陈颖那样的一线医护,日夜不息将无数病患从生死线上拉回,却只能留给爱人一个隔着玻璃的吻他们是余昌平医生那样的亲历者,虽不幸被感染,却以乐观精神分享治疗科普视频,积极的笑容了却无数人的忧惧

脱下防护服,这些为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其实也是一位普通的丈夫或妻子,父母或儿女。《这是我们这是光》抗击疫情特别节目邀请了医护天团李兰娟院士、童朝晖院长、张伯礼院士和张定宇院长,以及陈颖、李雅婷等一线医护,他们将以云互动的方式与屏幕前的观众亲切交流,在带来一些当下防疫建议的同时,与观众聊聊家常,说说疫情结束后的愿望。

因爱携手助力

群星闪耀为公益发声

除此之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中,国内群星将再度携手助力,为公益发声。此次官宣嘉

宾阵容,不仅囊括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两大主持群体,更有老艺术家与年轻艺人的全新组

合。张国立、张铁林、刘芸、牛骏峰将带来饱含深情的战疫叙述,易烊千玺将与三位方舱医

院医护者跳起传递希望的舞蹈,还有王晰、韩雪、郑云龙、next组合等将为公益献唱

每个战疫期间奋斗的我们,无论现在身在何处,都是散发着光芒的小小星辰,而点点微

光,终将汇成希望的璀璨星河。致敬我与我们,也是向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致敬,

携手《这是我们这是光》,共同书写出专属于我的抗疫日记。

向光前行,铭记非凡时刻。4月25日,《这是我们这是光》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优酷温情呈现,让我们一起点亮心光!



剃刀边缘李立军扮演者章劼资料 李立军结局介绍

在最近几集中,血性男儿李立军成为焦点人物,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为了坚守信仰,经历严刑拷打、受尽折磨。而在各种酷刑的威胁下,李立军依旧可以沉着冷静、机智应变,这一幕幕深深的触动着许从良(文章饰),成为剧情发展到中间时刻的小高潮。

在血肉模糊的李立军面前,众人盘算着各自的计划。许从良将一片扰乱测试仪工作的药片悄悄塞人李立军口中,奄奄一息的李立军抬起头向许从良投来赞许的目光。

透过测试仪,李立军成功的向敌人传递了假情报,游击队避开了敌人的大部队偷袭了粮库。游击队为了营救李立军,设计绑架了两个日本商人和关海丹。原本要离开警察厅的许从良再次春风得意的出现,叶隼又惊又喜,急忙向许从良请教。

原来警察厅已经收到了。游击队用李立军交换三位人质的要求,金三普授意叶隼和白冷晨去执行这个任务。

金三普决定枪决李立军,安排许从良、关海丹、白冷晨、叶隼、蔡博渊五人拿李立军当活靶子比试枪法,关海丹故意射偏谁知却径直落人了敌人设下的陷阱。

李杨氏拒绝了金三普让她声讨丈夫换取优厚待遇的提议,受到了警察厅几位科长的百般奚落。受尽众人欺辱的李立军家属让原本就已在崩溃边缘的关海丹热泪盈眶,许从良不得不挺身而出,直面敌人的枪口。

金三普向松泽汇报了自己的计划和关海丹全部射失行刑子弹的情况,原来李立军早已在医院里因为伤势过重而离世,甄别关海丹身份的行动得到了松泽的支持。关海丹被关押在了审讯室中,身份眼看就要暴露。

许从良为了救出关海丹只身前往刑场,希望能找出一丝破绽,他偷偷收回了卡在墙上的红色子弹。许从良偷偷溜入停尸房,准备利用李立军的遗体救出自己心爱的女人。

白冷晨也想要证明关海丹的清白,后一步来到了刑场,发现关海丹确实没有瞄准李立军开枪,不禁认为关海丹确实是故意射偏的,无奈之下放弃了营救关海丹的计划。

中文名:章劼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星 座:金牛座

身 高:180cm

出生日期:4月28日

职 业: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秋之白华、长江一号

电影

《秋之白华》饰演:蔡和森导演:霍建起

《警察世家》 饰演:李桂明 导演:张夷非

《民歌手与东方红》 饰演:李有源导演:史晨风

《守望者》饰演:杨雷导演:周伟

《扎西大转折》饰演:博古 导演:张夷非

电视剧

《约会专家》[1] 饰演:陈朝先 导演:澄丰、朱锐斌

《阳光灿烂周三强》 饰演:孙志明 导演:张晓春

《郑和下西洋》 饰演:朱高炽 导演:马骁

《四合院》 饰演:钱树纲 导演:鲁晓威

《如此多娇》 饰演:史百卿 导演:马骁

《生死桥》 饰演:徐 同 导演:田沁鑫

《长江一号》 饰演:李春立 导演:朱锐斌

《人间体育》 饰演:樊高 导演:张峰

《先锋1931》饰演:郝大双 导演:郭凯敏



关于军衔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叫做军衔。军人的这种等级称号,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军衔在 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 编制军衔 又称“职务军衔”,就是对军队的每一个职务所规定的军衔等级。军人个人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担任职务的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规定有编制军衔,但编制幅度不尽相同,有的一职编一衔,有的一职编数衔。规定一职编一衔的英美等国家,辅以临时军衔制度,来调整新者军官的利益关系,规定一职编数衔的国家,则用编制军衔的幅度来调整新老军官的利益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军衔,基本上实行一职编两衔的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正的《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其他各职级的编制军衔为: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少尉、中尉。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 ;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 ;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罗马尼亚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集团军司令为少将、中将;师长为少将;团长为上校;营长为大尉、少校;连长为大尉;排长为中尉。罗马尼亚的男军官中不设少尉军衔,少尉专为女军官设置,女军官一般不担任连队指挥官职务,故其排长的编制军衔中没有少尉。 印度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军种参谋长为上将;军区司令、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军分区司令为少将;师参谋长、旅长为准将;旅参谋长、飞行联队司令、舰长为上校;营长、特种兵团长、飞行中队长、二级舰长为中校;副营长、特种兵副团长、飞行中队长、三级舰长为少校;连长、飞行副分队长、艇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临时军衔 又称“职务军衔”、“名誉晋级”,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军衔也随之降低,职务消失军衔也就不算数了。 临时军衔,最早来源于“名誉晋级”(brevet),起源于拉丁语 brevis(短暂的)。早在 1600年,英国人用名誉晋级一词,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权力,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一种奖赏,但不提薪。名誉晋级,英国人又称为“荣誉阶级”、“加衔阶级”。在美国,名誉晋级制度在 19世纪 60年代的南北战争中就已实行。在那场战争结束时,乔治·奥姆斯特郎·卡斯特的名誉晋级(临时军衔)已经是少将,但他的正式军衔(永久军衔)仍然还是上尉。在印度,称临时军衔为“代理军衔”,对于高出永久军衔一级的临时军衔,每月发给 50卢比的补贴。在旧中国,称临时军衔为“加衔”,北洋政府规定将官、国民政府规定上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加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不过加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原军衔执行。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在修订的法律中规定:当军人所任职务或勤务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际军衔高的军衔,但不得作为要求调整服役收入的根据。 元帅 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法文元帅一词源自古上德意文“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元帅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氲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元帅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当时的元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 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金朝战时设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都设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韧年,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 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 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1560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 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区分为元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设而未授,授予元帅军衔的有 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将 将级军官中的一级军衔称号,多数国家属将官的中等级别,少数国家以中将为最高军衔。在多数国家,中将是军长的编制军衔,但在一些国家,如蒙古、以色列、利比亚、索马里、比利时、瑞士、危地马拉、厄瓜多尔、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中将则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军衔称号,因而也是这些国家的将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 准将 一些国家的将级军官中最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准将一般是旅长的编制军衔,所以过去一些国家称准将为“旅将”,法文用“将军”和“旅”这两个词相组合即为“准将”。在英国,凡是担任副师长或独立旅(由两个团组成)旅长的准将,属将级军官,而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团级规模的旅长职务的准将,则不是将级军官,而是一个受到特别任命的上校,这种准将军衔带有临时性质。在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只在海军中设准将衔,陆军不设。 中校 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 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 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没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现行法律规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团职、副团职和正营职等三级指挥军官和担任高级、中级、初级等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 大尉 该词源自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的称谓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当时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职位显贵。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谓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称号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当前,世界各国的尉级军官军衔中,设置大尉军衔称号的,只有东欧国家和越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尼加拉瓜、阿富汗等少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尉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作大尉,但他们不设上尉,大尉是高于中尉一级的军官,故译成汉语应称上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有大尉军衔,是尉级军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授予副团长、营长、副营长和连长。1988年实行的新军衔制,不再设置该衔。 中尉 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国军队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领称为中尉,到 15世纪末中尉成为对副连长的称呼。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兰西等西欧国家陆军和海军的军衔称号。俄国军队17世纪中叶在新制团设置了中尉军衔,起初授予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中尉军衔称号,一般为副连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还将中尉区分为一级中尉与二级中尉两个级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尉,是连长、副连长和排长等初级军官的编制军衔,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军人可直接获得中尉军衔。 准尉 该词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国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最健壮、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挑选任命的。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官衔。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将准尉分为两个等级,“下级准尉”列入军士的等级,准尉列入尉官行列。 军士长 一些国家士官或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等级称号。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及卢森堡、秘鲁、智利、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设有此衔,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等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事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另外在军种部、军队院校和各级部队,还设有总军士长,是各该单位士兵的总头目,地位颇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从 1993年 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初级,可按服役年限逐级晋升。一级晋升二级、二级晋升三级的期限各为 4年,三级晋升四级的期限为 5年。 军士 有的国家称为士官,是低于军官高于士兵的一等军衔称号。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务”,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l5世纪将军士作为军衔,授予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称号传入德国。1716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其地位居于班长与司务长之间,使用七十多年后于 1789年废除,由班长级(下士)士官所取代。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体系中都设有军士衔称,一般的区分为三至四级,多的设六、七级。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上士、中士和下士三个级别;80年代新军衔制实行后,军士是士兵军衔中低于士官、高于兵的一个级别,划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级,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以晋升为军士军衔。 上士 多数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该词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又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儿的人。早在欧洲的雇佣军中,差役是连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上下联系。差役分为普通差役和野战差役两种,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野战差役则由军官指定。由于野战差役都是被军官器重的优秀士兵,所以除了上下联络以外,逐步地负责连队的文字工作、教官工作,参与对士兵的管理,成为连队的重要人物。以后野战差役(上士)被作为士兵军衔中最高级别的称号来使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此衔,除设军士长、大士军衔的国家外,上士是军士衔级中的最高级别。有的国家还将上士分为若干等级,如秘鲁分为两级,意大利、阿根廷分为三级,波兰分为四级。中国军队引进军衔制度以来,从清朝新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届政府制定的军衔章程,都将上士这一称号作为军士中的最高衔称加以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都可晋升为上士军衔。 上等兵 多数国家兵衔中最高等级的称号。该词源自法语,法国军队曾规定,骑士如果在战斗中失去马匹,则暂归步兵指挥,执行步兵勤务,但仍保留他们的骑士称号和薪购,并免干粗活。后来,就把这种“免除了列兵某些职责的人”叫做上等兵。17世纪初,德国将上等兵作为一级军衔设置于连队,授予有经验而可靠的士兵,赋予他们负责哨兵派班、押解俘虏等重要任务,有时班长缺勤,还可以代理班长工作。1716年,彼得一世将上等兵衔引进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在步兵、骑兵、工兵中设置,授予屡建战功或长期服役无理的士兵。1722中的《官级表》规定,在陆军中设上等兵、上等炮手,海军中设上等水兵。目前,世界各国除兵衔只设一级的少数国家(如不丹、韩国、加拿大)外,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此衔。清朝末年军衔制引进中国后,称最高的一级兵衔为“正兵”;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陆军官佐士兵阶级表》中,使用了上等兵这一称号,之后被历届政府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可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二等兵 某些国家士兵军衔中的一个等级称号。该词由德语“自由”和“解脱”两词演变而来,即“被解脱”之意。在17世纪的雇佣军中,一些年纪较大而可靠的士兵,可被免除低级、繁重的和站哨等勤务,二等兵一词便是对这些略享优待士兵的称呼。1859年,在普鲁士的炮兵中曾设过一等兵衔称,位于上等兵与二等兵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士兵的服役期限延长到 12年之久,为解决士兵的待遇问题,决定增加兵衔的等级层次,新设了一等兵和三等兵,使兵的军衔增加到了四级。目前,兵衔设四级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委内瑞拉、卢森堡等国。 列兵 一些国家士兵军衔中最低的一级衔称。俄军根据彼得一世1722年 1月24日颁布的《官级表》,首次设置此衔。l874年,俄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列兵属于“低级军衔”。1918年,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工农红军后,将列兵改称为红军战士,1946年 7月恢复列兵衔称。目前,世界上设列兵军衔的国家有:蒙古、阿尔及利亚、波兰、法国、捷克、卢森堡、瑞士、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巴拿马、巴西、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其他国家士兵最低军衔的称呼,有的称四等兵,如德国 ;有的称三等兵,如美国、日本、奥地利、智利、秘鲁等国;有的称二等兵,如印度尼西亚、比利时、荷兰、匈牙利等国,有的称新兵。 军衔的起源 l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一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其原因是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阶级为了发展贸易,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以打破封建割据。国王为了集中王权,需要工商阶级的财政资助,于是,在这些国家出现了一个以保护贸易为交换条件、工商阶级出资支持君主制的政治局面。国王通过税收得到了雄厚的财源,雇佣国外的军人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从此以后,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新的军队开始由大批雇佣军编成,因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获得了谁出钱就为谁服务的自由”。 永久军衔 又称“个人军衔”、“正式军衔”,是根据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对事业的贡献和在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等综合因素,授予个人的军队等级称号。这种军衔称号是军官的终身荣誉。军官退役后仍然予以保留,只是在军衔称号前冠以“退役”二字,如“退役上校”、“退役中将”等,故称永久军衔。 大元帅 大元帅这个比元帅更高的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国王,封其弟弟昂茹公爵为大元帅。此后,到19世纪的 3个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国家,先后享有大元帅封号的共约三十人。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1727年将这一军衔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大元帅开始成为军衔称号。后来设过大元帅军衔的国家,仅有前苏联、西班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少数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没有这一军衔的设置。 军兵种元帅 前苏联空军元帅、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军衔的统称。军兵种元帅是前苏军元帅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与诸兵种合成军队中的大将属同一级别。空军元帅、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军衔,是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1943年 1月16日的命令而设的,通信兵元帅和工程兵元帅,是根据 1943年10月 9日的命令而设的。凡获得这种军衔称号的人,都发给一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书和一枚特别的“元帅星”证章。前苏联的海军元帅,其他国家的空军元帅、海军元帅、陆军元帅,均不是本条目意义上的军兵种元帅,他们的级别要高于前苏联的军兵种元帅。 上将 许多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号 。 上将在英语中与“将军”为同一个词(general),但在法、德等语中则是在将军之后加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构成,法语为“集团军将军”(gneral darmee),德语为“最高的将军”(general oberst)。最早的俄军上将军衔由彼得一世设立,根据 1716年陆军条令规定,俄军上将担任总司令官,级别相当于元帅,有权领导将军“军事会议”。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体制的发展,有的国家遂将上将区分为几个等级。最早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结束后,授予马歇尔等 8人以五星上将称号,其中陆军 4名,空军 l名,海军3名。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 少将 特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将官,一些国家以少将为最低的一个级别,一些国家则以准将为最低级别,后者如美、英、法、德、意、印、巴等国,前者如东欧国家、日本、丹麦、巴西、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少将一般为师长和副军长的编制军衔,因而起初在一些国家称少将为“帅将”,现在法文少将仍由“将军”和“师”两词组合而成(general de spanision) 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少将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兵团级部队正副司令员、正副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10年中共有 1360人获得了少将军衔。当前规定,少将军衔可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副军职和正师职军官,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也可授予此衔。 大校 少数国家校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级衔称,最初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和 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设有大校军衔称号的国家,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 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军衔称号,1955年----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设大校军衔,有的国家不承认大校是高于上校的一个军衔等级,往往同他们国家的上校对等,在名称的翻译上译为“资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少校 该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是一个古老的军事术语。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军事术语传人德国,开始只是作为对担任一定职务人员的称呼,如少校与“城市”一词搭配,即指城市事务管理者,与“钥匙”一词搭配,则指负责要塞门户开关的人。以后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年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也开始设置此衔。18世纪--19世纪,俄国一度将少校区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级别,还把少校与岗位相搭配来表示一种固定的职位,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等。 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校,为校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一般为副营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也规定为营长或特种兵连长的编制军衔。 上尉 该词来源于拉丁文“首领”,是一个最古老的军事术语。西方陆军最早的组织形式是被称作“连”的单位,每个连由一名上尉指挥,当时的上尉是一种职称,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个词(hauptmann)。这个词由“头”和“人”两词组合而成,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对首领或司令官的称呼。以后,上尉逐渐演变为担任连长职务者的军衔称号。当今世界上凡是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设有上尉军衔,在绝大多数不设大尉的国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级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尉,是副营长、连长和副连长的编制军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获得此衔。 少尉 该词源于法语“代表”,是法国古代对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旗军官的称呼。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确定为法国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称号。在德国,1500年前后,人们用由法国传人的该词称呼某些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l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国,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时期,在1722年颁布的《官级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1917年。现在,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少数不以少尉为尉官最低军衔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少尉军衔,以中尉为尉官最低衔,如蒙古、波兰和罗马尼亚的男军官;再是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以准尉为尉官最低衔,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尉,是排长的编制军衔,大学专科和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军官职务者,或由士兵经短期培训后直接提升为基层军官者,一般授予少尉军衔。 士官 一些国家军衔体系中低于军官、高于军士的军衔称号。只在少数国家设置,如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始设此衔,是士兵军衔中最高的一级衔称。士官军衔分为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个类别,二者在等级体系上无相互从属和递进关系,是相对独立而平行的两个系统。士官按兵役性质,属志愿兵范围,服役期限较义务兵为长,退出现役后可享受转业待遇,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工作,符合条件规定的还可作退休安置,或者复员安置。有些国家称军士为士官,有的称“非委任军官”,名称不一,但其地位大同小异,都是居于军官、军士之间的一个等级。 专业军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军衔中的一类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专业军士军衔,授予服现役满5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专业军士区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和四级专业军士四个级别。专业军士军衔实行按期晋升制度,一级晋二级、二级晋三级的期限备为 4年,三级晋四级的期限为 5年。 大士 一些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蒙古、几内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苏联红军设立。罗马尼亚还将大士区分为一、二、三级。 中士 各国军士军衔中的一个级别称号。该词源于拉丁语“服务者”。中士作为军衔等级称号,最初在法军中设置,尔后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军队。17世纪30年代开始在俄国新制团,1716年开始在俄国正规军中也曾设此衔,1722年彼得一世颁布的《官级表》中,取消了中士衔称,军士军衔设下级准尉、司务长、上士、下士四级。 目前,中士军衔各国军队普遍设置,有的国家还将中士划分为若干等级,如巴拉圭分一级、二级中士,奥地利的中士分为一、二、三级。 中国军队自引进军衔制度以来,历届政府都沿用中士这一称渭,作为军士的中等军衔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三年的班长、第四年的副班长,可晋升为中士军衔。 士兵 士兵一词源自意大利文“钱币”和“薪饷”,它作为军事术语最早出现于l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后来经法国人传到其他国家,被许多国家的雇佣军所采用。17世纪 30年代初,这一衔称被俄国新制团广泛使用,从18世纪初开始,授予服役一定年限的应募兵。为纪念俄军正规部队的第一名士兵布赫沃斯托夫,彼得一世下令为其铸造了青铜像,俄政府在募兵制度的法令中规定,授予了士兵军衔后就摆脱了原来的农奴依从地位,连同妻子儿女一起被列入“士兵阶层”。l861年废除农奴制和1874年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士兵”这一阶层的含义即消失。当前,士兵这一术语,一般被用作对军士和兵的泛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将其作为规范语言,用以对士官、军士和兵这三部分军人的统称。这一称呼于 1988年 9月 23日,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下士 各国军士军衔中最低级别称号。该词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1647年俄军条令《步 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出现俄文的这一称号,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被列为官级第十七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的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把他们送入军营。由于他们出身于豪门,在军队中被授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就是掌旗,因此称他们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鲁士军队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将其作为军士军衔中的一级称号。 目前,世界各国军衔中都设有这一级别,有的还将其区分为若干等级,如奥地利和智利设一级、二级下士,波兰设一、二、三级下士。 中国军队自引进军衔制后,历届政府都将下士这一称号,确定为军士最低级别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晋升为下士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