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曰:“将军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无虞” (宋朝诗人二)_愿之言曰 (打一唐朝诗人)

2023-08-13 10:22:47 作者:我刚好十二字不信你数



登曰:“将军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无虞” (宋朝诗人二)

谜底:陈师道,吕定 这位宋朝诗人在旅馆的墙壁上留下一首诗,却因此名垂千古



愿之言曰 (打一唐朝诗人)

谜底:李白



安徐答曰:“小儿辈已破贼矣” (宋朝人名二)

谜底:谢逸,陈克



飞将军永不言败 (宋词人二,2+2)

谜底:李光、陈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编写诗经,应该是不争的史实。有说孔子以前流传的各地诗歌不止300首,而孔子削减到了300首,这是对古代文化的伤害。而事实上,典籍记载的诗再多,不经过精简,便无法编写成教材讲授流传,所以这种编写是文化损失还是文化助益,见仁见智,但我以为人文成果通俗化并能够在民间流传,才是真正的文化。

诗三百,思无邪,意思是诗经里的诗都是真实情感的表露。

诗经时的思,多有男女之情爱,这些孔子肯定知道,但却认定为思无邪。可见儒家重视人类之真实情感,由情感而生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之间的人伦,进而衍生人类社会。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出自哪里?

《论语》。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直接翻译过来解释,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


孔子所品论的《诗经》以其丰厚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向后世昭示了文学的巨大能量和美的永久延续。今取《诗经》三则,寄望一窥古人爱情观念,折射今人思想变迁。以文学观自性,以美学映时代,关照古今之流变,剖析人道之本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


“思无邪”的诗经:

《诗经》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晦涩文献,而是时至今日仍会在人群中听到的歌谣。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几乎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幸运,今之国民大众可以随口念出两千年前的歌谣。不得不说,这正是文化的有序传承带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的意思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邪念,思想纯正。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概括的意思。

《论语》第二章第二节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今读》中的注文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注释中又说:“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所以“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这是对《诗经》的高度概括,是理解《诗经》的关键。



安徐答曰:“小儿辈已破贼矣” (宋词人二)

谜底:谢逸、陈克



人文通史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

初唐着名诗人宋之问,诗才一流,为近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宋之问在历史上名声很差,皆因世人认为其品行恶劣,为人不齿。然而,纵观宋之问的一生,他不过是一个屡屡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活得很累也很可怜。

宋之问弱冠知名,善五言诗,“无能出其右者”,20岁中进士,有幸登临“龙门”进入宫廷做了一名文学侍从。宋之问自恃才华出众、仪表堂堂,他第一个刻意接近的对象竟是武则天,他写诗向武则天自荐当男宠,武则天却对他避而远之。因为武则天听说他有口臭。宋之问羞愧不已,从此暗含丁香,以除臭味。

宋之问还算有自知之明,他很快转向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易之让宋之问捉笔写了不少诗献给武则天,讨她欢心。这期间,宋之问做的最无骨气的事,就是为张易之“捧溺器”,要说这提尿壶的勾当,自有下人去做,宋诗人却抢着去做,有辱斯文不说,还留下千古笑柄,实在不值。

不久,宰相张柬之、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武则天退位,张易之被杀,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昔日的荣华富贵历历在目,被冷落的滋味是那样难受,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就偷偷潜回洛阳,躲在友人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是安定公主的驸马,当时武三思权势嚣张,他不想让大唐江山落入武三思之手,就密谋他人诛杀武三思。

此事被宋之问知道后,指使侄子向武三思告密,结果王同皎等人被斩首,他宋之问当然得到了武三思的赏识,被提拔为鸿胪主簿,由此,宋之问也背上了“卖友求荣”的骂名,“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现在学者当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当时的告密者不是宋之问,而是其弟宋之退。但王同皎被杀后,宋之问马上升官了,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在告密一事上,宋之问很难逃脱干系。

然而,武三思好景也不长,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与大将军李多祚发兵杀死武三思,宋之问的又一棵大树倒了,他见太平公主势力很大,就去投靠太平公主。当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也是权势炙热,两相比较,他觉得还是安乐公主更有前途,于是又转向巴结安乐公主,对此,太平公主极为不满。一次,唐中宗想提拔宋之问当中书舍人,太平公主趁机参了他一本,揭发了他的受贿丑行。于是,宋之问被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

这次打击让他清醒过来,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诡秘和个人宠辱的无常,他开始反省自己,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总之,他想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官,而与此同时,他的诗歌风格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被贬,他写下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好诗,这次被贬,他又写下了“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这样的佳句,以致他的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诗人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生的自己,但就在此时,又一次宫廷政变突然而至,断送了他的人生。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之争,最终以安乐公主被杀而结束,宋之问的后台再次倒掉,他曾经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的结果,是他被流放钦州。两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将他赐死,终年约56岁。

宋之问的最大悲剧,就是他本不适合官场,却偏要混迹于官场,他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却无政治的敏感,以致每次关键时刻,他都站错了队。

宋之问曾写过一首诗《题张老松树》,其中有一句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显然不是自诩,他还没厚颜无耻到那种地步,也许,诗人也清楚自己就像一棵藤萝,做人很失败,所以对那种孤直如松的高节之人,特别敬慕吧。



宋朝名将都有谁 宋朝名将盘点

1、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

2、孟珙(1195—1246),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

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他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卫南宋政权、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军战火荼毒的宏伟事业中。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伟大英雄。

3、曹彬(931— 999),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初年将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

4、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5、李继隆(950—1005年),字霸图,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

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李继隆对战耶律休哥,后两军进行决战,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



甘夫人曰:“一二人相从,无妨于事” (航运名词二·卷帘)

谜底:仓容、定关



顾而乐之 (打一唐朝人名)

谜底: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