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雍正第几子_乾隆是雍正第几子

2023-08-11 22:01:24 作者:爱情我戒了



乾隆是雍正第几子

历史上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共有十子(亲生的)按出生先后排列为:

清代皇帝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

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2.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3.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4.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嘉庆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6.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7.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8.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9.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10.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乾隆是雍正第几子

历史上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共有十子(亲生的)按出生先后排列为:

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嘉庆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嘉庆是乾隆第几子

嘉庆是乾隆第十五子,而他之所以传位给嘉庆,是因为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乾隆帝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立储势在必行,但是可供他选择的人并不多,只有五人,都不令人满意。和康熙子嗣相比,乾隆的儿子逊色不少,因此只能用排除法选择储君。

第一位被排除的是十二子永璂。永璂生母皇后那拉氏与乾隆帝关系恶化,不废而废,加之永璂才能平庸,母后失宠,不得嗣立。

第二位被排除的是十七子永璘。永璘是乾隆帝的小儿子,最不成器,整天惹是生非,乾隆帝很讨厌他。永璘颇有自知之明,只希望兄长即位后把和珅的府邸赐给自己,王笑曰:“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永璘的后裔有清末庆亲王奕劻。

第三位被排除的是皇八子永璇。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患有足疾,为人轻燥,做事颠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

鉴于诸子品行能力皆有不足之处,只能立永琰为嗣。永琰的特点就是平庸,他既没有过人的才华,也无重大的过失与令人难以接受的性格。



康熙和雍正及乾隆是什么关系 康熙和雍正及乾隆有什么关系

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所以康熙是乾隆的爷爷,康熙雍正乾隆共同开创了盛世,是祖孙三代的关系。

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雍正的父亲,十四岁收回辅政大臣手中权力,开始亲政,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六十余载。

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是乾隆的父亲,康熙将王位传给了雍正,虽然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但他在位期间处事果断,加强了中央军权、严厉惩治了贪官。

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



康熙雍正乾隆谁最狠

论狠的话,当然是雍正爷最狠了。

他不止是对自己狠,勤恳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一年只休息几天而且对兄弟狠,特别是对“八爷党”,改名、圈禁、革除黄带子对大臣们也狠,设立密折制度,使得人人自危,但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可以说如果不是雍正爷,康乾盛世估计只剩下康熙盛世了。



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 雍正是康熙第几子

从家庭角度论雍正是康熙的第十一个儿子。因为前有七子夭折,未入谱无玉蝶,故在族谱和法理上雍正是康熙第四子。

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雍正乾隆功绩在哪

康熙的功绩:

1、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2、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3、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4、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6、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7、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8、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雍正的功绩:

1、整顿吏治。

2、密折制度。

3、设军机处。

4、改土归流。

5、摊丁入地。

6、废除贱籍。

乾隆的功绩:

1、编修文化典籍。

2、维护、兴建皇家园林。

3、贡献诗文才华。

4、蠲免天下钱粮。

5、统一整个新疆。

6、完善治理西藏。

7、修砌浙江海塘。

8、中华各族一统。



嘉庆是乾隆第几子 乾隆传位给嘉庆的原因

嘉庆是乾隆第十五子。

之所以传位给嘉庆,是因为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乾隆帝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立储势在必行,但是可供他选择的人并不多,只有五人,都不令人满意。和康熙子嗣相比,乾隆的儿子逊色不少,因此只能用排除法选择储君。第一位被排除的是十二子永璂。永璂生母皇后那拉氏与乾隆帝关系恶化,不废而废。



康熙雍正乾隆的历史顺序

按照年代来排序依次是康熙、雍正、乾隆。

1、康熙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2、雍正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皇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胤禛的年号,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3、乾隆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终年89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人文通史 雍正名声不如乾隆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翻案作品之外,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君”统治之下的时代绝算不上什么太平盛世。

仿佛是生怕自己的名声太好,雍正上台后的第一个月,就干了一件注定要让自己为千夫所指的事情——下令吏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积欠,并限期追缴。一时间,在康熙朝几十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大政策下舒坦惯了的官员们被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多年来被熟视无睹的一个个贪污挪用公款钱粮的大窟窿被纷纷刨开。对于发现的亏空,不论涉及多大的贵戚,雍正都严厉查处。一时间被革职、抄家,乃至斩首、自杀的比比皆是。官员们哪吃过这样的苦啊!一个个在水深火热之中期盼着救星的来到。终于,雍正十三年,救星来了——雍正去世,“乾隆爷”即位。连年号都还没来得及改,这位大救星就下令把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亏空积欠钱粮等一并豁免,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困扰官员们多年的棘手问题。对大批因为亏空钱粮而被处理的官员们,乾隆也是恩泽普降“名下应追各项银两,俱着豁免”,有关服刑人员“概行宽释”。如此大的反差,怎能不让人们对乾隆的天恩浩荡颂声如雷,同时也暗暗对严酷苛暴的雍正齿冷三分呢?

雍正制定的另一项凸显其“苛暴”本质的政策是要求绅衿与平民百姓一样一体当差纳粮。要知道,绅衿——士大夫,历来是封建王朝重要的统治基础,从而也得到了统治者的特别优待。所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绅衿阶层一直享有经济上的特权,如以儒户、宦户的名义不用当差服徭役、不用缴纳耗羡钱粮等等。而他们本来应当承担的这些负担,自然只能转嫁到平民头上,或者减少国家的收入。虽说绅衿们的家底普遍比平民们要阔绰,税赋负担反而少,却从来没有多少社会舆论对此有所非议。然而,雍正这个“胆大妄为”的“暴君”却连这样的天经地义也敢打破!从雍正元年开始,就在河南开始试点推行“绅衿里民一例当差”的改革。雍正二年又正式下令革除儒户、宦户名目,禁止绅衿逃避丁粮差役,并严厉打击其包纳拖欠钱粮、包揽词讼、欺凌佃户等不法行为。此令一下,一时间舆论哗然,让读书人跟泥腿子一样当差纳粮,这不是要斯文扫地了吗?各地绅衿因此而与地方官龃龉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雍正作为败坏斯文的形象也就在士人们的眼中根深蒂固了。而乾隆即位后,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展现出了英明仁慈的形象。即位不久,他就下诏“一切杂色徭役,则绅衿例应优免”,恢复了绅衿们的全部特权,并且还给予特别优待。于是“积弊”尽扫,士人们又可以扬眉吐气了,而由他们所主导的社会舆论自然也忘不了要激浊扬清,歌颂英主,鞭笞暴君一番!

把这样两个天差地远的人放在一起,人们会喜欢哪个、讨厌哪个,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哪怕是在文学作品里,人们也很自然的会把“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的小燕子安排去与乾隆一起“策马奔腾,分享人世繁华”,而雍正则充其量是指挥着一帮血滴子去到处搞暗杀。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细致地把乾隆那些丰功伟业仔细梳理一番,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花钱!

不论花在谁身上,只要是花钱,不管花得聪不聪明,是不是地方,有没有效率,总归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收到钱的人自然会感激涕零,另一方面这么多银子堆下去也多少会有些政绩,再加上只要不在乎钱,在打击贪污腐败方面也就不必那么认真,大可宽大为怀,让官员们皆大欢喜。这样一来,执政者的名声自然会越来越好,执政者自己也乐得逍遥自在,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加强财政、控制开支、整顿吏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自己没有好处不说,也断了别人的财路,很容易惹来一身骂名,虽说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是更健康了,可又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个来感谢你呢?你只不过是为下一任执政者的慷慨美名做了嫁衣而已。愿意这样做的执政者,要么是太“笨”——笨到不会为自己打算的地步,要么就是太“命苦”——命苦到继承到了一个已经被差不多掏空了的家底,以至于没办法继续再掏下去。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原因,雍正真的这样做了。终其一生,雍正都是在殚精竭虑地用尽各种方法去改善税收的体制、提高官僚系统的效率、开源节流、加强国力。虽然因此落得个怨声载道,但雍正留给乾隆的遗产却是实实在在的。比银子的数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对清廉、高效的税收和行政体系,为乾隆能够当一个“慷慨宽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然而乾隆留给他儿子嘉庆皇帝的又是些什么遗产呢?单从银子的数字上来看,倒也不算少,大约有 7000万两,与雍正中期的数目差不多。然而,隐藏在这之下的,却是大清帝国的根基已经被乾隆式的“慷慨宽厚”几乎掏空了的严酷事实。而这一切的成本,最终都要老百姓来承担。老百姓的忍耐终究是有限度的。于是,嘉庆元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五省的白莲教大起义。而对于这场起义的原因,即使是嘉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是“胥役多方勒索”、“民怨沸腾”所致。这场起义持续9年,造成人民生灵涂炭、社会经济被破坏的情况且不说,仅军费就达2亿两以上。

说到这里,雍正和乾隆的名声为什么如此不同就很清楚了。虽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例如雍正时代宫廷政治斗争比较残酷等),但真正影响到千家万户对他们的印象的,还是这两位皇帝不同的统治政策和作风。应该说,他们两人分别代表的两类领导官员,即使到今天也还颇具典型意义。

乾隆式的官员,在经济政策上好大喜功,喜欢花钱,搞工程,上项目。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只要钱花得够多,不管效率如何,总归会有一些政绩、有一些gdp的。收到钱的人(例如承包工程的),当然会很高兴。而一般的老百姓,也会因此而增加一些就业机会,在财政状况恶化的不良影响暴露之前,他们可能也会支持这样的官员。在官员政策上,乾隆式的官员喜欢“宽大为怀”,一团和气,搞好“团结”,让大家都如沐春风,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官员常常是既有“政绩”,人缘又好,很可能被当成德才兼备的典型,有着无量的前程。

而雍正式的官员则恰恰相反,在经济政策上,他们会努力地去开源节流,对于建设项目会认真评估,达不到标准绝不轻易上马,从而会给人们一种吝啬乃至严苛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他们也会将其带到官员政策之中去。很明显,这样的官员通常不会有多么好的人缘,如果没有伯乐在上,他们的前途也会比较晦暗。

说到这里,笔者必须澄清一点,那就是笔者并没有要全盘肯定雍正式的官员,也没有要全盘否定乾隆式的官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不花钱是不行的,乾隆花的那些钱,也有花在正道上的(例如普免钱粮、兴修水利等)。同样,在官员政策上一味搞高压也不见得会有最理想的效果,雍正为自己树了那么多的政敌,搞得人人自危,负面作用也不少。如果想要经济社会以最优的方式发展,我们需要在雍正式的官员与乾隆式的官员之间有一个平衡,或是两种官员之间的平衡,或是同一批官员身上这两种倾向之间的平衡。

可是,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现有的体制下,当乾隆式的官员对人们的吸引力实在是比当雍正式的官员要大得太多了!“朕即国家”的终身制皇帝尚且喜欢当乾隆,更何况今天这些任期只有短短几年、花得又不是自己的钱的官员们呢?因此,一个合理的推断是今天乾隆式的官员一定要远远多于雍正式的官员。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乱之后,乾隆式官员的缺点就会集中凸显出来。要知道,在人人都想当乾隆的情况下,想让这些官员在决策时保持完全冷静的头脑,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廉政方面对人对己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显然是不大现实的。

因此,为了达到平衡,实现经济社会更健康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更多地去支持和理解雍正式的官员,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认可,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不能再一味地鼓励大家去做乾隆式的官员。例如,当审视政绩的时候,在美轮美奂的大楼与宏伟壮观的项目背后,我们要多想想,为了得到这一切,我们花了多少钱?这些钱花得是不是值得?我们的财政能不能支撑得起这样的开支?有没有机制能够保证做出花钱决策的官员未来会为这些开支的效益负责?当对官员进行考核评议的时候,在上下左右一片赞扬声中,我们要深入地去考察一下,这些赞扬是因为这位官员真的是德才兼备,从而赢得了人们由衷的肯定呢?还是因为他放弃原则,一味的宽容袒护,才换来了这样“一团和气”的局面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当雍正式的官员,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更雍正一些,从而也使得我们的决策更科学一些,发展更健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