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 你知道吗?_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2023-08-07 23:45:12 作者:梦醒来那些伤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 你知道吗?

春节 大年初一至初七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1、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2、春节大年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3、春节大年初三: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4、春节大年初四: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5、春节大年初五: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6、春节大年初六:挹(yì)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7、春节大年初七: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七夕节习俗有哪些 你知道吗

1、结扎巧姑:

在陕西西北地区,在每年七夕节,都会举办乞巧活动的风俗,女人们要的插草人,谓之巧姑。还比赛穿针走线,以及剪窗花等传统民俗活动。

2、七姐诞:

在岭南广东,七夕节有拜仙的传统民间习俗,这个活动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婚后的新娘,在过七夕节时,要举行辞仙仪式。在初六晚上祀神时,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3、染指甲:

染指甲是一项七夕民间习俗,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四川域贵州等地,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孩子与儿童们,在节日的一种娱乐。



初一到初七年俗 春节前七天的习俗

1、大年初一: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这一天。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春节的习俗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2、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3、大年初三:在春节的习俗中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4、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5、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6、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初一到初七中传说初六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7、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2021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2021年从年初一到十五元宵都有哪些习俗

1、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崇。

2、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3、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4、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5、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6、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8、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9、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0、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1、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12、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宜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13、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14、正月十五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2023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2023年从年初一到十五元宵都有哪些习俗

  1、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崇。

  2、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3、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4、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5、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6、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8、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9、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0、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1、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12、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宜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13、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14、正月十五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这8个习俗你都知道吗

包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点雄黄酒: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2021春节初一到初七禁忌 2021春节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禁忌

1、初一正月初一本名“元旦”,因实行公历的原因,改名为春节,依旧讲究极多。

2、初一早早起来,相互拜年,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磕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3、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夫妇二人必须携带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讲究礼轻人意重。在过去,一家人也会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去年我们回家本想拍张全家福,但由于还有一个宝宝还没出生,就没拍,今年一定得拍一张了。

4、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我妈还特意嘱咐我用红绳把剪子给扎得紧紧的,以免犯口舌。

5、初四相传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

6、初五传说是“财神生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迎财神,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每年的正月初五,包饺子,妈妈就嘱咐说,饺子皮捏住了,防小人多嘴。

7、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也有许多商店门户选在这天开张营业,大放鞭炮。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8、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2023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2023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简单介绍

  1、初一:

  (1)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用扫帚打扫卫生,否则的话会扫走这一年的运气,也有可能会导致财产流失。至今还有一些地区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在除夕之前要把自己的房子院子打扫干净,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能用扫帚,也不清理垃圾,准备一个大大的桶,装满废水,并且在这一天倒掉。

  (2)在新年的时候也不可以打碎什么东西。因为打碎了就预示着可能要破产,如果碎了,要赶紧说一下“岁(碎)岁平安”。

  2、初二: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和自己的对象同行回到娘家,这一天被叫为“迎婿日”。在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要多准备一些礼品或者红包,当见到亲人或者小孩的时候,分发一下这些东西。

  3、初三:大年初三又被叫做“赤狗日”,与「赤口」同音,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去拜年,据古老的民俗传言这一天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时至今日,现在的人对这个看法已经渐渐地淡忘了。

  4、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在这一天的时候,不宜出远门,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会来查户口。

  5、初五: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通常在天微微亮就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从里往外去放,并且在放的时候要边放边往门外走。据说是要将一切不吉利的事情全部轰走。在这一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6、初六:大年初六,各种商业店铺开始营业,并且要大放鞭炮。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两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7、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懂得尊重。



2021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2021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简单介绍

1、初一:

(1)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用扫帚打扫卫生,否则的话会扫走这一年的运气,也有可能会导致财产流失。至今还有一些地区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在除夕之前要把自己的房子院子打扫干净,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能用扫帚,也不清理垃圾,准备一个大大的桶,装满废水,并且在这一天倒掉。

(2)在新年的时候也不可以打碎什么东西。因为打碎了就预示着可能要破产,如果碎了,要赶紧说一下“岁(碎)岁平安”。

2、初二: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和自己的对象同行回到娘家,这一天被叫为“迎婿日”。在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要多准备一些礼品或者红包,当见到亲人或者小孩的时候,分发一下这些东西。

3、初三:大年初三又被叫做“赤狗日”,与「赤口」同音,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去拜年,据古老的民俗传言这一天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时至今日,现在的人对这个看法已经渐渐地淡忘了。

4、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在这一天的时候,不宜出远门,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会来查户口。

5、初五: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通常在天微微亮就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从里往外去放,并且在放的时候要边放边往门外走。据说是要将一切不吉利的事情全部轰走。在这一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6、初六:大年初六,各种商业店铺开始营业,并且要大放鞭炮。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两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7、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懂得尊重。



七夕节的来源及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七夕节的起源

(1)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2)“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3)“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2、七夕节的传说。

(1)说到七夕节,始终都绕不开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传说——“牛郎织女”,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我国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关于七夕的由来与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基本内容基本一致,在这里就不多加叙述。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3、七夕节的习俗: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1)穿针乞巧。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2)种生。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3)牛郎会织女。七月被称之为“蓝月”,七月的夜晚被称之为蓝夜,这天的习俗就是牛郎会织女。

(4)男生乞文,女生乞巧。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还有一种下雨了,有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4、七夕节的原意是妇女通过穿针乞巧来表达人们对手艺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现在,他们不再局限于为了婚姻学习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自由独立的生活。其实不管是七夕节还是情人节,每个女性依旧憧憬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