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_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考点

2023-08-05 19:49:44 作者:樱花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7点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报告摘要

1、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发展两大基本矛盾的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原理;

4、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5、人生价值的内涵和评价;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标准;

7、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考点

高中政治中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

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

(一)历史观(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需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十二课实现认识价值

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要求: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特征:

①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阶级性,对同一事物和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主体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本框题总结)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篇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篇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拓展】 :(1)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认识和改造自然首先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反对只强调战胜自然,向自然索取,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道路。(2)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 方法论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

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 :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要顾全大局。反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青少年要努力实现“情、理、行”的转变。

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内容】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9.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个人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进步的个人活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反对:割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个人活动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0.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

【方法论】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反对: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过分地夸大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把某个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11.人生价值两方面内容及其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常称之为贡献。二是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称之为索取。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索取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前提和条件,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 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1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 ;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方法论】 ;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13.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基本形式。我们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重视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的贡献。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也存在对立的一面。

【方法论】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贡献,又要注重他的精神贡献。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而且尤其要重视精神贡献的特殊意义。

14.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理想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方法论】 我们要自觉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航向。反对:胸无大志,缺乏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15.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 要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16.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原理(选择题)

【原理内容】: 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方法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点滴积累,在奋斗中实现理想。应反对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从而不愿意艰苦奋斗的错误思想和行为。u3000

高中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有哪几个?

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4、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必然性和偶然性。

6、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7、阶级的观点。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个人(英雄人物)的作用。

9、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0、辩证(一分为二、片面和全面)的观点。

11、矛盾的观点。

12、发展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1、社会历史观: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2、人身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

扩展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历史唯物主义相关题目及答案

1.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看,钱学森的 事迹 表明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C 解析:本题的题干指向是“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②观点符合题干材料,但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不符合题干指向,故排除②。

2.受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 毕业 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硕士们以近似43比1的比例竞争一个卖猪肉的职位。有网民说:“硕士生竞聘卖猪肉岗位,这乃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从哲学角度看,这一网民的观点认为

①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②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D 解析:③属于经济生活观点,故直接排除;硕士生竞聘卖猪肉说明具有较高的科学 文化 素质,②不符合题意要求。

3.材料一:2008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常常听到对“鸟巢一代”青年譬如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热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什么“月光族”、“啃老族”等等的质疑声,人们担心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能否传承到“鸟巢一代”手中。2008年1月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对考验,海内外广大“80后”、“90后”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果敢睿智、顽强坚毅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

材料二:30年的改革造就了今天的中国,造就了中华民族全新的存在,也造就了今天“鸟巢一代”。他们从一出生就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变迁,“鸟巢一代”必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这就需要“鸟巢一代”要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另外,专家建议,积极向上的“鸟巢一代”,要勇于锻炼自己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简述“鸟巢一代”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3.(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在2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验中,人们获得了对“鸟巢一代”的全新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08年“鸟巢一代”的表现,证明了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可以传承到“鸟巢一代”手中。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鸟巢一代”的认识,是历经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实现的。

(2)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鸟巢一代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因此必须肩负历史使命,奉献青春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鸟巢一代”就是凭着果敢睿智、顽强坚毅才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③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时代在变迁,这就需要“鸟巢一代”要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将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鸟巢一代”必须传承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猜你感兴趣的:

1. 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2.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3. 2017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必背知识点

4.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5.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有哪些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考点2价值观

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人皆有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4.评价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①最高标准是两个符合,即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③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5.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是一种社会意识。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的基础, 国家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信用机制,诚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战略资源,无视信用则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公害。诚信是一种人品修养,是人格的提升和高尚的情操。

考点3集体主义价值观

1.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观:①内容: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耐,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②原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③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完全一致。二者在具体利益上是有差异的。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不一致的情形是经常发生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注意: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市场经济中矛盾的解决,需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其中道德手段主要是集体主义的作用。)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①总体要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②具体要求,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5.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①个人主义的特征。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②个人主义的危害。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惟一价值目标。这种只顾个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竞争观念和生存原则,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危害社会稳定。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 爱好 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6.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正当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的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个人正当利益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考点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从性质上看,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从程度上看,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 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具体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第一,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等经济条件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都制约着当时社会的人的活动。第二,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人的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必然遭到社会规律的惩罚。

2.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王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所有个人及集体努力的结果。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 兴趣爱好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长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考点5人生的价值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索取”(自我价值)。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索取”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是英雄人物的主要要特色。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物质贡献。

3.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的物质财富,它既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又是继续进行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二,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和文化发展水平。同样,人们创造力的利用和发挥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 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 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而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利用则需要依靠主观努力。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5.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①金钱与人生有密切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法取得金钱,成为人们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②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③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2)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错误和危害。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其错误和危害是:①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惟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②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③它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割裂了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它们是社会主义的腐蚀剂,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

考点6理想

1.理想的类型。(1)性质:①科学理想。②非科学理想。③崇高理想。④庸俗理想。(2)内容:①社会理想。②道德理想。③职业理想。④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应该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3)时间: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2.理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①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③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人生的精神文柱。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①最高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科学的理想。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4.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由于人们不满足于现实,才需要有理想,有追求,为美坏的未来奋斗。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能够指导现实的发展,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但又可以在 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已经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5.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①艰苦奋斗的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之一。②要提倡艰苦奋斗。第一,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第二,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总之,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不能丢掉。

考点7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考点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考点9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政治网。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高考政治常考必考点知识掌握对照表

2. 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二轮复习试题

3.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与提升学习效率

4.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5. 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6. 高考政治精简知识点

7.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8. 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9.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



唯物辩证法包括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框架图

您好,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包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2、 1、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3、 2、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4、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5、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6、 3、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7、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4、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9、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11、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12、 定义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13、 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脑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一.软件方面:

1、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

2、输入法的使用;

3、网络应用;

4、多媒体应用;

5、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

6、系统的安装方法;

7、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

二.硬件方面:

1、电脑的基本组成;

2、电脑设备的连接;

3、常见外设的使用;

4、常见硬件问题的判断与解决。



地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包括哪些

感性知识:

地理名称:地理名称即地名,具有空间性、量大等特点。

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为数理分布和相对分布。

地理景观: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地理演变:地理演变指地理事务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自然地理演变和人文地理演变。

地理数据:铁路长度、地区面积、江河流量、南北温差等定量数字和比率数字称为地理数据。

理性知识:

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形成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的中心环节。形成地理概念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地理原理: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指地理事象异同点;地理规律包括地理演变和地理分布两大规律,反映地理事实间的必然联系及其规律;一种地理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引起另一种地理现象,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基础理论叫地理成因。



医学影像学包括哪些知识

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其他专业辅助知识等。具体如下:

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医用化学、医用物理、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2、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等。

3、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

4、其他专业辅助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等。

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还要掌握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操作、放射防护等实践技能。

医学影像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辅助手段,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包括哪些知识

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其他专业辅助知识等。具体如下:

基础医学知识:包括医用化学、医用物理、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等。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

其他专业辅助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等。

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还要掌握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操作、放射防护等实践技能。

医学影像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辅助手段,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传统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各项有关权利:

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

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

4、科学发现;

5、工业品外观设计;

6、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

7、制止不正当竞争;

8、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创造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内容如下:

1、生物学主要包括:生命的特征、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2、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生理学主要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及生殖等。

4、药理学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5、病理学主要包括: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病因等。

6、诊断学主要包括:发热、呼吸音、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和头痛等38种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等。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内容如下:

生物学主要包括:生命的特征、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生理学主要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及生殖等。

药理学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病理学主要包括: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病因等。

诊断学主要包括:发热、呼吸音、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和头痛等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