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是时迁什么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_春节的风俗来历与传说是什么 民族统一的传统是什么

2023-08-05 18:58:44 作者:星星是我照亮的iの太阳是我捏圆的i



说春是时迁什么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

贴春联的讲究你早忘了吧 赶紧来回炉,今年可别乱贴了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时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主要结合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传播较广。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农耕意识的表现,对农耕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说春是石阡什么民族的文化 

说春是我国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的价值,其主要结合语言、音乐、说唱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的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说春主要活跃在立春时节前后,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和出现,根据考证,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春官”,他们主要负责掌管邦国的礼节,唐代的时候将礼部长官称为“春官”,此后也成为礼部的代称。

作为侗族的民族传统,说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并广为传播,侗族说春,其实也是当地人民农耕意识的一种表现。

在每年立春前后的时候,石阡侗族人民会由一百多名“春官”手端“春牛”,挨家挨户的说春,并送上当年日期和节气的春贴。在2011年的时候,石阡说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春节的风俗来历与传说是什么 民族统一的传统是什么

我国有许多传统,各类传统的传说又不同,同一个传统传说版本也非常多,因此人们为了知晓正确的传统,便将所有的都统一,于是市面上能知晓的内容都大差不差,但习俗却一直是一致的,各民族各地都是如此。

来历

在过去,春节都被人们称为元旦,而当月又称元月。春节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早在夏朝之前中国就有了“年”的概念。那时候农业复种率很低,一年只有一茬作物,所以谷物成熟一次就是一年。每次人们收获了庄稼准备新一轮的周期的时候,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喜庆、祝愿和快乐的心情,报答众神之恩,这些就是春节的来历。

风俗

腊月二十三那天,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千百年来,我国的汉族和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形成了祭灶、除尘、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送压岁钱,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传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有许多传统文化的传说,每到腊月送灶神到除夕夜迎灶神期间,家家户户都有除尘迎春的习俗,北方称之为“扫房”;南方称之为“掸尘”。民彦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邪神”。因“尘”与“陈”谐音,故“除尘”既指把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一扫而光,也指把旧岁中的不快一扫而光,这也代表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



李继迁是李世民什么人

李继迁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大将李靖,母亲是李世民的妹妹。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唐玄宗时期担任过官职,后来又在唐肃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他在政治上非常有才华,曾经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对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事务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建议。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当时备受赞誉,被誉为“唐代第一智者”。



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洗浴方式

洗浴,不就是用水洗嘛,要不就是用花瓣洗。其实还有一种很神奇的洗浴方式,大家肯定不知道。那就让小编去瑶族文化史中找一下这个神奇的洗浴方式。被瑶族传承千年的洗浴方式,不仅有着神奇的保健功能,还是瑶族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了,那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洗浴方式吧。

“瑶族药浴”是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华村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洗浴方式,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

“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相传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缺医少药,加上瑶族同胞一般居住在高坡上,由于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湿度极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千百年以来深山密林中的瑶族人为了生存,抵御病毒侵害、形成了重防病、保健、养生、长寿的生活理念。瑶族药浴就是瑶族人千百年来与山草藤木朝夕相处,经过几十代人的实践与应用而一代代口传心授沿袭流传至今的瑶族秘方药浴。

在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劳动中,他们经常采大山之灵草、深山之鲜药加水熬煮,修木桶浸泡洗浴。瑶族老人常说:靠山吃山,莫伤其本;靠水吃水,莫损其源;让水常清,让山常绿。因此,瑶族采药一年只采一面山,来年再采另一面山,周而复始,从不过分索取,以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瑶族药浴是从江县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秘不外传的一种淋浴方式,是独有的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方式。“瑶族药浴”是瑶族人民在长期游耕,狩猎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以强身健体、消除疲劳、抵御风寒、抗治疾病的药物洗浴习俗。

您可能还会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乳源瑶歌

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

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瑶族男子特有的成人礼:度戒



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洗浴方式

洗浴,不就是用水洗嘛,要不就是用花瓣洗。其实还有一种很神奇的洗浴方式,大家肯定不知道。那就让小编去瑶族文化史中找一下这个神奇的洗浴方式。被瑶族传承千年的洗浴方式,不仅有着神奇的保健功能,还是瑶族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了,那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洗浴方式吧。

“瑶族药浴”是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华村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洗浴方式,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

“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相传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缺医少药,加上瑶族同胞一般居住在高坡上,由于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湿度极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千百年以来深山密林中的瑶族人为了生存,抵御病毒侵害、形成了重防病、保健、养生、长寿的生活理念。瑶族药浴就是瑶族人千百年来与山草藤木朝夕相处,经过几十代人的实践与应用而一代代口传心授沿袭流传至今的瑶族秘方药浴。

在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劳动中,他们经常采大山之灵草、深山之鲜药加水熬煮,修木桶浸泡洗浴。瑶族老人常说:靠山吃山,莫伤其本;靠水吃水,莫损其源;让水常清,让山常绿。因此,瑶族采药一年只采一面山,来年再采另一面山,周而复始,从不过分索取,以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瑶族药浴是从江县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秘不外传的一种淋浴方式,是独有的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保健方式。“瑶族药浴”是瑶族人民在长期游耕,狩猎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以强身健体、消除疲劳、抵御风寒、抗治疾病的药物洗浴习俗。

您可能还会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乳源瑶歌

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

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瑶族男子特有的成人礼:度戒



黎族祖先传说,黎族人民的历史由来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居住在海南省各个市县中。关于黎族的祖先传说是什么样的呢?黎族人民的历史由来又是如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黎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看看这个几乎全部分布在海南的黎族有什么样的历史由来。

黎族祖先传说:

“石祖”作为祖先和生殖力的象征

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在大榕树下,常有一间既小又矮的小石屋,用几块石头筑成,这是黎族人民经常朝拜的土地庙,土地庙里安放土地神。

据说土地神看守村寨有功,天上的玉帝要给以嘉奖,决定在人间修筑大庙给它居住,地盘由土地神自己射一箭,箭头落地与站立的地点之间的方园,就是庙堂范围。

土地神听后得意忘形,认为它是天下最了不起的神,就在它拿起箭哈哈大笑时,箭头却掉了下去,玉帝上前一量,正好二尺方园,所以土地庙就这么小了。

庙里既没有神位也没有香炉,只有一个石头雕刻的形状像男性生殖器的石头,黎族人称为“石祖”。

“石祖”是父权的象征,是对祖先的崇拜。黎族同世界各民族一样,有着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从血缘家庭到一夫一妻制的过度。黎族人把“石祖”安放在村前的土地庙里朝拜,反映了他们对父系氏族祖先的极为崇拜。

黎族的来源:

南迁说:

黎族源于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

秦始皇征服岭南各部族后,岭南的骆越人与驻守岭南的中原人开启了融合之路。秦末汉初,秦将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对临近大陆的海南岛进行开发,居住在岭南的骆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国的主导下登上海南岛,并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逐渐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国归汉后,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又有大量中原汉人进入海南岛,客观上促进了黎族先民的发展。自唐朝开始,黎族和岭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等。“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下来。



中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中秋吃月饼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中秋节是一个源于唐朝时候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以月亮之圆,唯人之团圆,寄托思乡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其中也有期盼丰收和幸福的美好愿景,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会制作各种精美的糕点来做为祭品,其中月饼就是中秋节所专有的一种食物。

中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传统的中秋节所摆放的贡品有很多,瓜果蔬菜,各色甜品,糕点,这些食物大多是源于中秋时候,应季的瓜果蔬菜或者是特有的糕点美食。柚子也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时的菱角可当水果生食。

中秋吃月饼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传了很久,具体情况已经比较难考究,但是关于月饼的传说却不少,有人说吃月饼是相传于元朝,元朝末年,人们承受不了元朝的残酷统治,起义抗元,朱元璋准备起义的时候,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将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中,再分派传到个个义军之中,于是从那以后,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必备中秋月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的传统活动

中秋节这一天,各处景色热闹不已,当天夜晚,挂满了各种彩灯,街上的人不仅可以吃到各种小摊的特有美食,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游玩。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民初奇人传仙流行是谁 民初奇人传中的仙流行是什么

1、“仙流行”不是指什么人,而是一个行当。

2、电视剧《民初奇人传》的原名是《外八行》,虽然剧名变了,但剧中“八行”的设定却没有变,这里的“八行”指的就是八个行当,设定有点像《老九门》。

3、“八行”的人在解放之前干的也往往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交易,欧豪扮演的华民初,在获得“十行者绘卷”后,成为八行的持卷人,也就是他们的“领袖”,开始带领八行“解散”,踏上了帮他们“转行”的道路。

4、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一行都有自己的定位。

5、“易阳行”善于研药用毒

6、“谛听行”行踪诡秘,善于情报搜集

7、“商女行”风情商女

8、“黑纱行”为夜行之刺客

9、“千手行”轻功了得,善飞檐取物

10、“墨班行”精于机关,善于器械操演

11、“仙流行”机谋巧算善于布局纵横

12、“神通行”善于龟卜测算,研命理天数



仡佬族图腾来源,相传是在太古时代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最早的一种文化。是氏族的标志。在中国,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也有图腾文化。那么仡佬族的图腾是什么?仡佬族的图腾来源是从什么?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仡佬族是先秦时期西南夜郎国的土着居民,是西南地区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族群。图腾文化作为仡佬族象征文化之一,在文化艺术的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图腾文化日渐消亡的现状,国家社会和仡佬族人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商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濮”和“僚”隋唐以后被称为“仡佬”。现有97%居住在贵州省境内,少量散居于云南、广西等地。仡佬族人有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从各种节日文化中就能见出这一特点。除了节日文化,仡佬族的图腾崇拜也能展示这一民族特征。在此笔者将分析仡佬族图腾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并探讨其社会价值。

一、仡佬族竹图腾崇拜

相传,务川仡佬族的祖先以竹为姓。太古时代,仡佬族疆土上一条河流飘来一个竹筒,有一位浣纱的妇女听见竹筒里面有婴儿的哭声,她拾起竹筒将其劈开,里面睡着一个哭泣的婴儿,婴儿被抚养长大后,与女祖先仡英成婚繁衍后代,这就是传说中的竹王。竹王骁勇善战,为了仡佬民族英勇抗战,为子孙后代开拓出一片天下,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这一段传说在《阿霹刹、洪水和人的祖先》中就有记载。仡佬族文化中,竹图腾崇拜由此产生。其中,包含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情愫。竹图腾,象征着生命繁衍,多子多孙。也寄寓了仡佬族人的感恩特质。因为在仡佬族文化中,人类的祖先因竹而获救,竹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仡佬族习俗中,妇女怀孕分娩之际,其丈夫和家人要到后屋竹林里去砍下一棵竹子做成竹筒,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把孩子的胎盘装进竹筒挂到竹林里,告慰祖先后继有人。

或者将胎盘埋到竹林根部,然后焚烧纸钱,祈求竹王保佑儿孙身体健康,生命力旺盛。在妇女坐月子时,在月子期间,产妇经常会吃鸡蛋,吃的蛋壳要放入干净的竹篮里,最后由其丈夫或者本人将其倒在竹林旁,以求在竹神的见证下,孩子能不受日晒雨淋之苦,身体安康,一代接着一代,从而达到根基之稳固。

婚姻习俗是仡佬族竹图腾崇拜的又一个重要表现。它与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在婚姻习俗中,青年男女特别喜欢用竹子来制作笛和箫。在农闲时他们常聚在一起吹笛吹箫,吹出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吹奏他们的喜怒哀乐。竹笛和箫往往被当作定情礼物送给自己心爱的人,以传递男女的爱意。在结婚迎亲时,用竹编的“和”即竹篮装着彩礼抬到女方家。另外,男方须选派一名年轻女子拿着一对竹枝到女方家去迎亲,寓意男女双方生活美满幸福。

二、仡佬族葫芦鹰图腾崇拜

传说仡佬族人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很大的瘟疫。瘟疫蔓延全族,人们束手无策。每天,都有很多族人被夺走生命,仡佬族几近灭绝。此时,佛顶山上忽然飞过来一只神鹰,用葫芦装满灵芝水治疗族人,为仡佬族消灭了瘟疫,拯救了这个民族,为了纪念葫芦鹰,仡佬族从此供奉神鹰,把葫芦鹰作为了民族的图腾。每年二月初一,仡佬族人都要过敬鸟节,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葫芦鹰。人们在节日当天会到山林中为鸟雀投食,以对葫芦鹰报答和感恩。

仡佬族葫芦鹰图腾崇拜,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原生态文化。它体现了仡佬族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时也是仡佬族宗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蕴涵着佛家、道教的宗教内涵思想,也是研究仡佬族宗教文化的一个途径。



彝族年的来历 传说故事是什么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56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专属的民族特色,而其中彝族,也有自身独具特色的节日彝族年,那么彝族年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来历

彝历年,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语叫“枯识”。在农历10月,公历11月内举行。彝族聚居的村寨,从农历10月16日开始择吉日过彝历年到30日完。由于各地择吉日的差异,公历时间有的在上旬,有的在中旬,有的在下旬。各村寨过3天彝历年。

彝历年带有庆祝当年、祭祀祖先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的寓意。为什么在农历十月过年?相传有两种原因,一是彝族历史上有十个月为一年的历算。按这历法计算,十月份为年终岁首,正当过年,故习惯上又称“过十月年”。二是因这个时候,彝族地区庄稼收割完了,五谷丰登了,农事空闲,正宜过年。

传说

很早以前,山上住着一户三弟兄的彝族人家。他们年年辛勤种植,却年年被天王派来的神兵天将拱翻土地,破坏庄稼。有一年他们逮住一个天将,大哥主张杀,二哥主张打,老三则主张问清楚了再打再杀。老三问天将,天将说他是奉天王的旨意,被迫干坏事的,并且知道了天王妄图垄断大地,将要开决天河的事。弟兄三人问天将怎么办,天将说:“老大在山脚下修一座锡房,老二在山坡上修一座铁房,老三在山顶上修一座泡木房,就可以避难了。”弟兄三人按天将说的各人造好房子住了进去,结果十三天后,浩浩荡荡的洪水铺天盖地而来,住在锡房子的老大和住在铁房子里的老二,都沉没在水底淹死了,只有老三住的泡木房子浮在水面,水退后停留在一个山头。

老三的泡木房子引来很多逃难的飞禽走兽,老三热情地接待了这些死里逃生的客人。后来老三想娶天王的女儿为妻,那些寄居在家的飞禽走兽,就商量着成全他的婚事。

有一天,天王拨开云头,巡视人间,发现山头还剩下一座房子,房顶上还有一只乌鸦正鸹鸹高叫。乌鸦高叫,是不祥的预兆,天王忙叫妻子翻看天书,他的妻子开柜翻书时,发现耗子已把天书咬得破烂不堪。天王气愤地追击耗子,途中被一条蟒蛇咬伤了脚趾,痛得他死去活来。这时,一只云雀飞来告诉天王,青蛙能治好他的创伤。

天王的妻子立即请来了青蛙,青蛙要他答应把女儿嫁给老三,才给他治病,逼得天王没法,只好应允。青蛙眼见这个成全老三婚事的计划圆满实现,便扑通一跃,跳进了池塘。天王抓不住青蛙,伤口越来越厉害,就此一命呜呼了。

老三娶了天王的女儿为妻,花狗献上了他尾巴上粘的三粒谷子.。老三夫妻把这三粒种子种下去,秋天收获了三吊谷穗。次年春天,他们又将这三吊谷穗播种,获得了九百吊,第三年,老三收得了千斤稻谷。

夫妇俩为了庆祝丰收,在夏历十月初一至十五的一天,煮起了白花花的米饭宴请曾救过老三的天将和成全他们婚事的飞禽走兽们。这一天,就逐渐成为了彝族人过的年节,每年秋天丰收以后,都要隆重地庆祝彝族年,以祭奠祖先,庆贺当年丰收,同时预祝来年取得更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