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_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一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2023-08-04 01:27:52 作者:总有刁民想害朕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1、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初中数学 初二上册 下册知识点精编,精准把握考点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一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

阅读

初一数学角的种类知识点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二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初一数学下课本知识点总结三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六、

经典

例题

例1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b)仅①正确(c)仅①、②正确(d)仅①、③正确

例2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a)1(b)2(c)3(d)4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

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下册数学知识点之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a0=1(a≠0),如100=1,(-2.50=1),则00无意义。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其结构特征是: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初一政治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政治的必背的知识点有哪些需要大家去掌握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政治下知识点

总结

,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政治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1、 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团体的重视、尊重、关心和照顾。这种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就叫归属感。

2、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3、班级学校对我们的重要性(意义、作用) 班级和学校是我们: ①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②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 ③发展特长、培养兴趣的园地。

第二课

1、 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由个人组成。(一方面,集体离不开个人,另一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

2、 集体是有层次的,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3、 集体的意义: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1、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也会发生矛盾。

2、 集体主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者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3、 个人主义: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4、 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做出妥善处理。

5、 小团体主义:①小团体主义就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②特点: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小团体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班集体是学校大集体中的一员。为了本班的“利益”而破坏整个比赛的公平性,必然会损害到其他班级的利益,进而损害到全校的利益,其实质就是将局部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因而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

6、 ①个人的力量是十分的有限的,集体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②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 ③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还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识:用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7、①每个成员都要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②团结精神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 ③成功的集体离不开成员间的合作。

第三课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在扮演每一种角色时都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2、我们是班集体的主人,我们应该有主人翁意识。班级和学校的兴盛就是我们的光荣,学校和班级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责任。

3、承担责任的代价:①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②需要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③会耽误学习。

4、承担责任的回报、收获:承担责任,不仅有利于集体,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①锻炼了个人的意志品质,②培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③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④如果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不承担责任的危害:①会损害他人、集体的利益,②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损害自己的名誉,甚至可能会受到法律惩罚。

第四课

1、 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由这些基本情绪,还可以组成很多混合情绪,我们把这些复杂的情绪称为复合情绪。

2、 少年情绪的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3、 情绪的分类: ①正常情绪是有适当原因或反应适度的情绪,②不正常情绪是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 ①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是对人的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②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是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

4、 情绪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①积极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积极作用;②消极情绪则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调节情绪的方法: 1、认知调节法:①面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想法。以不同的态度或想法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心情。经过理智的思考和分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情就会发生积极地变化。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有利于情绪的健康发展。 (典故: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卖伞,小儿卖瓜。天晴,担心伞卖不出;天雨,担心瓜卖不出。)

2、理智控制法(林则徐的“制怒”。)

3、合理宣泄法

4、

心理

放松法:包括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静坐放松法等。

5、行为调节法:这种通过具体活动转移注意、调节情绪的方法叫做行为调节法。

6、理性升华法

第五课

1、 情感的重要性: ①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 ②情感是道德的基石。培育丰富的、健康的、高 尚的情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感受理智: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学和真理的动力。

3、体验道德: ① 对于英雄,我们无比崇敬;对于某些人的丑恶行为,我们义愤填膺;对于老弱病残者,我们充满同情。 ② 爱国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这些积极情感,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4、 欣赏美好: 这些美好的感受将使我们的情感向丰富、健康和高雅的方向发展。

第六课 1、①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

保证

。②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第七课 1、 法律的性质: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2、 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

保证

实施的。 ③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内容:法律规定人们应该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制裁。

4、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5、 法律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

1、 自律: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这就是自律。

2、 他律: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这就是他律。

3、 规则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4、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因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5、 网络的利: ① 查询资料、了解

新闻

、扩宽视野; ② 传递信息、交流沟通 ③ 休闲生活娱乐

6、 网络的弊: ① 沉溺于网络,影响青少年的健康,耽误学习,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②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欺诈、损害青少年合法权益; ③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7、 如何对待网络: 个人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②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不沉溺于网络 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④ 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网络秩序 政府:加强社会保护、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者

第九课

1、 两部专门保护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设立这两部法的目的:为了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权 年满十八后,才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利 人身权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 格 权 姓名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隐私权 财 产 权 财产所有权 财产继承权 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 政治权 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教育权 受教育权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国际性公约。

第十课

1、 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特殊保护: 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② 青少年身心健康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③ 当前社会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2、 家庭规定,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是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

3、 家庭保护: ①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②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对于他人(特指父母)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我们应该:①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要学会与他们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4、 学校保护: ①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② 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③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④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⑤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⑥ 接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重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 社会保护

6、 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和

心理

上与成年人不同,因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各个环节都要对未成年人采取自我保护意识,特殊保护措施。

第十一课

1、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的,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2、面对侵害,保持冷静,勇敢地、机灵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3、学会求救和自救。

4、①受到不法侵害后,非法打击报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导致自己违法从而受到法律制裁。 ②忍气吞声,纵容违法犯罪行为、助长违法犯罪行为者地气焰,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5、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者得到制裁。

6、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7、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

8、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第十二课

1、目前,我国政府最基本得社区类型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类。此外,还有兼具农村、城市两类社区特点的城镇社区。

2、作为社区成员和社会公民,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关注我们的社区和社区中的人和事。

3、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

4、和谐邻里关系的意义: 和谐融洽胡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也会给社区胡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与邻里相处、交往: (1)尊重别人的隐私 (2)不干扰别人的生活 (3)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4)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6、社区考察的流程: 分组——选题——制定考察方案——实施考察活动——攥写调查报告——交流考察结果

7、社

会考

察与研究的方法: (1)实地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问调查法 (4)文献调查法

第十三课

1、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既有权利,也有义务。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3、只有妥善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密切,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均沾的关系,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营造祥和安宁的社区生活环境。

4、我们在社区中生活,就应遵守社区规则,按照规则做事,这是每个社区成员应尽的义务。

5、关心和参与者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是社区成员的义务。

6、评选优秀居民要求应符合哪些: (1)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2)模范地遵守社区规则 (3)关心社区、服务社区



初一语文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多用于口语化,特指教科书上或

考试

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

语文

下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一

语文

下知识点总结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

、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

小说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

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

论文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

句子

成分:

主语:表示

句子

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

句子

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

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

小说

),设置悬念(

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

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

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

句子

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

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

句子

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

句子

,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

了(论证了)+论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

、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

小说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

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

句子

成分:

主语:表示

句子

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

句子

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

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

小说

),设置悬念(

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

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

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

句子

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

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

句子

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

句子

,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

了(论证了)+论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

证明

“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初一历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③发展历程:a.它始于商朝;b.盛于西周;c.瓦解于春秋;d.废除于战国。

④瓦解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初三政治的知识点总结

初三政治难不难呢,政治的要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政治的知识点总结,

欢迎

来参考!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一、框架图示

二、要求

考点1 挫折

了解挫折的含义,辩证地分析挫折的作用,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重点掌握战胜挫折的。

考点2 压力和

考试

焦虑

要求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

考试

焦虑,掌握将学习压力转换成动力的方法和调整过度

考试

焦虑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3 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准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考点4 做一个负责的人

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方法。

考点5 违法与犯罪

识记违法与犯罪的含义。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掌握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

三、要点列举

1.挫折

(1)挫折的含义:是指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无法克服且无法超越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挫折是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的。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也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内在原因主要指自身因素。外在因素通常难以控制的,但内在原因多数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要战胜挫折,首先要寻求自身的改变。当然也要学会去寻求帮助。

(3)①战胜挫折的重要

保证

是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

心理

品质;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就需要加强自我锻炼。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自我锻炼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耐挫。

②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心理

过程。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意志特点。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坚忍、果断和自制。磨砺意志要做到;明确提出锻炼任务、有意去做不感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借助集体力量等。

③生活态度: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意向,主要体现为人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

良好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

我们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

2.学习压力和

考试

焦虑

(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但压力过大则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既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又有外在方面的因素。

面对学习压力,要用积极的心态调节自身状态,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动力的方法有: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和知心朋友积极交流,寻求帮助;向、学校或社会上的

心理

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等。

(2)

考试

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

考试

焦虑能使自身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正常水平。

导致

考试

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的人往往各不相同。其中,相同的方面有:因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或身体不适,或自身储备不足,或害怕失败,或追求完美等。

通过自我调控来克服过度

考试

焦虑的办法很多。其中,简便实用的一种方法是自信训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减轻或消除过度

考试

焦虑。采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养成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3)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应该做到强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对学习的自信心,讲究,养成谦虚的学习品质;正确对待

考试

和分数;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

保证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注意在乎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升学和职业选择的

心理

准备

积极争取升学,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就业,则可以尽早适应社会,填报自愿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选择专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实际。但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继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初中物理,而且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结果。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行为的后果,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辨是非善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要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一旦做错了事,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5.违法与犯罪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特征和本质特征。②触犯刑法,是法律标志。③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区别:相对犯罪而言,对社会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性,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其本质是相同的。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拒绝黄、赌、毒等邪教的不良诱惑。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汇总

1、动词-ing形式的构成:

一般情况+ing;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去e加ing;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辅音字母再加ing。

2、join sb for sth与某人一起做某事。

3、other,another与the other

(1)other “其他的,另外的”,后接名词复数,有时other+n复数=others

(2)another “又一(个),另一(个)”,泛指总数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中的任意一个,后接名词单数。

(3)the other“(两者中的)另一个”,常与one连用,“one…the other…”表示“一个…,另一个…”

4、现在进行时

其结构为be的现在式(am, is, are)+ 现在分词(v-ing)。否定形式在be后面加not,疑问式将be动词提前。

5、across,cross,through,over

(1)across是介词,“横过,在对面”表示从物体表面穿过。

(2)cross是动词,相当于go/ walk across。

(3)through是介词,表示从物体中间或里面穿过 go through the door。

(4)over是介词,“横过,越过”表示从物体上空越过,跨过 fly over。



初三英语下知识点总结

英语

的学习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学习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三

英语

下知识点总结,

欢迎

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常用连接词

1.表文章结构顺序:first of all, firstly/first, secondly/second…and then, finally, in the end, at last

2.表并列补充关系的:what is more, besides

3.表转折对比关系的:however, butalthough + clause(从句)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while others…

4.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 as ,so,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

5.表换一种方式表达:in other words

6.表进行举例说明:for example,

句子

;for instance,

句子

7.表陈述事实:in fact

8.表达自己观点: in my opinion

9.表总结:in a word in summary

10.文中正确使用两三个好的句型,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动名词做主语等。

(1)宾语从句举例:i believe tianjin will be more beautiful and prosperous.

(2)状语从句举例:if everyone does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our hometown will become clean and beautiful

(3)动名词做主语举例: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eyes.

it'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books in the sun.

二、常用状语从句

1.时间:when, not…until, as soon as

2.目的:so that+从句; to do(为了)

3.结果:so…that+从句, too…to do(太……以至于……)

4.条件:if, unless(除非), as long as(只要)

5.让步:though, al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o matter what/when/where/who/which/how6.比较:as…as…, not so…as…, than

三、重点句型

1.it is said that +

句子

据说…it is reported that +

句子

据报道…

2.there is no need to do 没必要做…

3.it's adj. for sb. to do 做…对某人来说…

4.so/such… that … 如此… 以至于…too … to do 太… 而不能…

5.not…until… 直到…才… 例: i didn't go to bed until my mother came back.

6.the reason why +

句子

is that +

句子

… 的原因是…

7.the reason why he got angry was that she told him a lie. (他生气的原因是她对他说了谎)

8.that is why +

句子

那是…的原因

9.that is because +

句子

那是因为…

10.as we all know, +

句子

据我们所知

11.it is generally / publicly known / considered that…, 众所周知

四、介词by的用法

1. 意为“在……旁”,“靠近”。

som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under a big tree. some are drawing by the lake.

有的在大树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湖边画画儿。

2. 意为“不迟于”,“到……时为止”。

your son will be all right by supper time.

你的儿子在晚饭前会好的。

how many english songs had you learned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到上个学期末你们已经学了多少首

英语

歌曲?

3. 表示方法、手段,可译作“靠”、“用”、“凭借”、“通过”、“乘坐”等。

the monkey was hanging from the tree by his tail and laughing.

猴子用尾巴吊在树上哈哈大笑。

the boy’s father was so thankful that he taught edison how to send messages by railway telegraph.

孩子的父亲是那么的感激,于是他教爱迪生怎样通过铁路电报来传达信息。

4. 表示“逐个”,“逐批”的意思。

one by one they went past the table in the dark.

他们一个一个得在黑暗中经过这张桌子。

5. 表示“根据”,“按照”的意思。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你的表几点了?

6. 和take , hold等动词连用,说明接触身体的某一部分。

i took him by the hand.

我拉住了他的手。

7. 用于被动句中,表示行为主体,常译作“被”、“由”等。

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英语

被许多人说。(即“许多人讲

英语

。”)

五、重点短语

1. at the moment

2. used to

3. for a while

4. walk away with sth.

5. leave for some place

6. sooner or later

7. pay for

8. come up with an idea

9. think of

10. have a try

11. all over the world

12. be famous for

13. large numbers of

14. all the year round

15. no matter what

16. give up

17. for example

18. by the way

19. on business

20. so far

21. come true

22. set off

23. slow down

24. go on doing

25. wait for

26. be proud of

27. be afraid of

28. speak highly of

29. a year and a half

30. half a year

31. pick up

32. as soon as

33. keep clean

34. take care of

35. cut down

36. make a contribution to

37. base on

38. make sure

39. take away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

语文

《世说新语》知识点总结,

欢迎

阅读

。 

一、重点字词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 俄而雪骤                骤:急。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5)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6) 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

(7) 下车引之                引:拉。

(8)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二、重点

句子

1. 用原文填空。

(1)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将下列

句子

翻译

成规代汉语。

(1)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三、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由

南朝

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