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对联大全_祠堂对联大全(祠堂柱子对联大全11字)

2023-08-03 23:40:53 作者:墨软



武侯祠对联大全

武侯祠单氏文化 祠堂 了解一个家族的开始

对联

大全

上联: 两表酬三顾

下联: 一对足千秋 (成都:游俊题武侯祠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

上联: 志见出师表

下联: 好为梁父吟 (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过厅)

上联: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下联: 七十二家文字奇 (顾槐题河南南阳武侯祠)

上联: 伯仲之间见伊吕

下联: 指挥若定失萧曹 (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

上联: 伯仲之间见伊吕

下联: 先生有道出羲皇 (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武侯祠)

上联: 丹心一片安炎鼎

下联: 浩气千秋壮属疆 (勉县武侯祠,在陕西勉县新城西)

上联: 当年正气扶元气

下联: 万世人心仰赤心 (武侯祠 ,当阳关陵)

上联: 梁父吟成高士志

下联: 出师表见老臣心 (灵川武侯祠,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

上联: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下联: 万古云霄一羽毛 (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上联: 三分天下四川地

下联: 六出祁山五丈原 (武侯祠)

上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下联: 一番晤对古今情 (成都:董必武题武侯祠过厅)

上联: 扇摇战月三分鼎

下联: 石黯阴云八阵图 (武侯祠)

上联: 时艰每念出师表

下联: 日暮如闻梁父吟 (成都:瞿朝宗题武侯祠)

上联: 文章西汉两司马

下联: 经济南阳一卧龙 (襄樊:李尔重题古隆中武侯祠)

上联: 兴亡天定三分局

下联: 今古人思五丈原 (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上联: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下联: 万古千秋五丈原 (成都武侯祠)

上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下联: 宗臣遗像肃清高 (成都:沈尹默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过厅)

上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下联: 隆中胜迹永清幽 (董必武题湖北襄阳武侯祠)

上联: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下联: 内学七律旁通三微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上联: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下联: 仰流风于遗象万古清高 (灵川武侯祠)



祠堂对联大全(祠堂柱子对联大全11字)

您好,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祠堂对联大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祠堂对联大全(祠堂柱子对联大全11字)


1、 对联 ,中国的 传统 文化 之一,又称楹联或 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2、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3、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祠堂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祠堂对联 上联:长绵世泽 下联:丕振家声 上联:衣冠百世 下联:俎豆千秋 上联:春秋匪懈 下联:继序不忘 上联:昭假烈祖 下联:佑启后人 上联:绳其祖武 下联:贻厥孙谋 上联:慎终追远 下联:积厚流光 上联:千枝归一本 下联:万派总同源 上联:世代源流远 下联:孙枝奕祀长 上联:礼乐家声远 下联:诗书世泽长 上联:典祀千年重 下联:绵延百世昌 上联:春秋享祀来格 下联: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 下联:俎豆荐以馨香 上联:祖灵穆平不远 下联:旧德焕若其新 上联:祖宗凭依在德 下联:子孙对越惟诚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上联:千百年祖宗如在 下联:亿万世子孙同荐 上联:不忘孝友为家政 下联:还冀诗书著祖鞭 上联:以燕以翼宏堂构 下联:孔惠孔时洁蒸尝 上联: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 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 上联:祖德流芳思木本 下联:宗功浩大想水源 上联:树发千枝根共本 下联:江水源同流万派 上联:祖德振千秋大业 下联:宗功启百代文明 上联: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下联: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 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祠堂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4、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5、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6、 神龛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7、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8、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9、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10、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11、二姓合龛对联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12、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13、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14、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15、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宗祠对联大全

上联:祖德流芳思木本

下联:宗功浩大想水源

上联:树发千枝根共本

下联:江水源同流万派

上联:祖德振千秋大业

下联:宗功启百代文明

上联: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下联: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

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上联:长绵世泽

下联:丕振家声

上联:衣冠百世

下联:俎豆千秋

上联:春秋匪懈

下联:继序不忘

上联:昭假烈祖

下联:佑启后人

上联:绳其祖武

下联:贻厥孙谋

上联:慎终追远

下联:积厚流光

上联:千枝归一本

下联:万派总同源

上联:世代源流远

下联:孙枝奕祀长

上联:礼乐家声远

下联:诗书世泽长

上联:典祀千年重

下联:绵延百世昌

上联:春秋享祀来格

下联: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

下联:俎豆荐以馨香

上联:祖灵穆平不远

下联:旧德焕若其新

上联:祖宗凭依在德

下联:子孙对越惟诚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上联:千百年祖宗如在

下联:亿万世子孙同荐

上联:不忘孝友为家政

下联:还冀诗书著祖鞭

上联:以燕以翼宏堂构

下联:孔惠孔时洁蒸尝

上联: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

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

上联:先代贻谋由德泽

下联:后人继述在书香

上联:孝友传家绳祖武

下联:诗书继世翼孙谋

上联:孝友弟恭皆学问

下联:诗书礼乐尽修齐

上联:孝孙有庆祭如在

下联:先祖是皇礼莫愆

上联:金鼎焚香香结彩

下联:银台秉烛烛生花

上联:春露私霜崇祀典

下联:父慈子孝笃伦常

上联:秋霜舂露怀先泽

下联:霞蔚云蒸启后人

上联:俨若思孝孙有庆

下联:祭如在明德惟馨

上联:祀功宗德流芳远

下联:子孝孙贤世泽长

上联:祖泽百年惟礼乐

下联:家风十世有箕裘

上联: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下联: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上联: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下联: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上联: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下联: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上联: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下联: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上联:金鼎呈样,龙香结彩

下联:银台报喜,风烛生花

上联: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下联: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上联:祭用燕尝,仰酬祖德

下联: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上联:侄见忾闻,孝思不匮

下联: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上联: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下联: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上联: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

下联: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武侯祠导游词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

三国

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

三国

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

汉朝

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

晋朝

,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

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

三国

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

礼仪

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

三国

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共3页,当前第1页1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

三国

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

三国

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

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

对联

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

对联

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

三国

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

三国

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

三国

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

图片

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共3页,当前第3页3



武侯祠导游词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

三国

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

三国

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

汉朝

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

晋朝

,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

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

三国

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

礼仪

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

三国

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共3页,当前第1页1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

三国

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

三国

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

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

对联

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

对联

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

三国

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

三国

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

三国

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

图片

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共3页,当前第3页3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

三国

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

三国

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

汉朝

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

晋朝

,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

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

三国

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

礼仪

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

三国

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共3页,当前第1页1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

三国

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

三国

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

三国

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

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

对联

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共3页,当前第2页2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

对联

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

三国

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

三国

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

三国

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

图片

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共3页,当前第3页3



家族祠堂经典对联大全

家族祠堂

经典

对联

大全

上联:余地有亨泰

下联:庆盛多吉祥

上联:绳其祖武

下联:佑我后人

上联:聪听祖考之懿德

下联:思贻父母以令名

上联:是训是行赞乃祖武

下联: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上联: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

下联: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上联:元吉光耀在上

下联:福禄繁荣来成

上联: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

下联: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上联:树发千枝根共本

下联:江水源同流万派

上联:春秋匪懈

下联:继序不忘

上联:孰事有恪

下联:明德维馨

上联:奉先思孝

下联:敦族言欢

上联: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

下联: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上联: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

下联: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上联: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

下联: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上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

下联: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上联:一脉源流先世泽

下联:满堂酝酿太和春

上联: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

下联: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上联:雨顺风调四时无害

下联: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上联:礼以待人恭以致昌

下联: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上联:富贵贵在

创业

下联:愉悦福于劳动

上联: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下联: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上联:土能生万物

下联:地可发千祥

上联:福星高照栋宇

下联:礼乐幸来紫阁

上联:本支百世不易

下联:蒸尝万古如斯

上联:百年树德()

下联:奕代流芳

上联:土产无价宝

下联:地生有道才

上联:乃圣乃神监有赫

下联:维宗维袒启无疆

上联:祖功宗德流芳远

下联:子孝孙贤世泽长



经典祠堂对联

上联:长绵世泽

下联:丕振家声

上联:衣冠百世

下联:俎豆千秋

上联:春秋匪懈

下联:继序不忘

上联:昭假烈祖

下联:佑启后人

上联:绳其祖武

下联:贻厥孙谋

上联:慎终追远

下联:积厚流光

上联:千枝归一本

下联:万派总同源

上联:世代源流远

下联:孙枝奕祀长

上联:礼乐家声远

下联:诗书世泽长

上联:典祀千年重

下联:绵延百世昌

上联:春秋享祀来格

下联: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

下联:俎豆荐以馨香

上联:祖灵穆平不远

下联:旧德焕若其新

上联:祖宗凭依在德

下联:子孙对越惟诚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上联:千百年祖宗如在

下联:亿万世子孙同荐

上联:不忘孝友为家政

下联:还冀诗书著祖鞭

上联:以燕以翼宏堂构

下联:孔惠孔时洁蒸尝

上联: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

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

上联:祖德流芳思木本

下联:宗功浩大想水源

上联:树发千枝根共本

下联:江水源同流万派

上联:祖德振千秋大业

下联:宗功启百代文明

上联:敬恭明袖则笃其庆

下联: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

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黄氏祠堂对联

江夏垂德源流远;三七遗芳世泽长。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黄氏祠堂

对联

欢迎

阅读

江夏世泽

淮阳名家

教化第一

孝友无双

徽流江夏

景焕阳春

光前已振家声久

裕后还留世泽长

朝夕莫忘亲命语

晨昏当荐祖宗香

绵绵世泽留孙子

赫赫家声继汉唐

名开子舆当日里

孝传司马鰄朝人

谷风淳淳喻后辈留芳百世

英迹绵绵嘱子孙彪炳千秋

光耀门庭铭记璀璨继后人百年树德楷模

祖辈泽恩传写辉煌助子孙兴建家业宏图

千秋万代人才辈出气贯长虹万里腾

顷亩良田泽被后世水土养育一方人

分姓氏族联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

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 ——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云氏

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唐氏

晋水发祥源流远,阳春得气棣萼辉。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

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祠堂对联怎样写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2、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3、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4、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5、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6、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7、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