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京剧代表曲目 具体曲目介绍_曲剧名家周玉珍个人简介,代表剧目

2023-08-03 23:06:51 作者:〃香烟。也燃不尽的寂寞



程派京剧代表曲目 具体曲目介绍

源于南阳的这个戏曲剧种,快要消失了 你为什么不听戏了

1、锁麟囊--程派唱腔巅峰作,全面体现程派精华。

2、春闺梦--新颖的场景转换,美妙的唱词,动人的新婚别。

3、贺后骂殿--唱腔大全,剧情无甚新意,皇上家事。

4、武家坡--漂亮的进窑动作,对儿戏酣畅淋漓。

5、荒山泪--劳动人民血泪控诉苛政胜猛虎!精妙的水袖。

6、碧玉簪--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光怪陆离。

7、三娘教子--二黄唱腔大全,传统青衣戏。

8、文姬归汉--创新之作,好悲凉的胡茄十八拍。



曲剧名家周玉珍个人简介,代表剧目

曲剧历经发展,直到现在已经形成很好的曲剧表现的舞台和音乐等等。在曲剧发展中,也涌现出很多的曲剧优秀表演者,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曲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今天,要介绍的曲剧名家之周秀珍,就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河南戏曲大全中了解一下吧。

曲剧名家周玉珍个人简介:

六岁随父周易谦(名曲胡演奏家)学艺,因主演《云楼会》荣为八岁红。幼年洛阳剧院为林默含、朱穆芝部长演出《跑汴京》,在三门峡大坝工地为彭德怀元帅、周**演出《刘海砍樵》、《刘介梅》,首长接见并称爱,《不可多得的小玉珍》。因技艺超群,十六岁收第一代徒弟,未到年龄就提前加入党组织,任支委工作。六十年来为追求曲剧艺术发展,广交名师,博学众长,在近二百个剧目中担任女主角。

曲剧名家周玉珍主演曲目

主演的《背靴访帅》八二年被拍成彩色戏曲电影片,《小二姐做梦》、《劝坟》、《五福临门》、《千里送京娘》、《花为媒》、《劝酒》、《红娘》、《攀龙附凤》、《红色娘子军》、《王婆骂鸡》、《王二姐盼郎》、《小二黑结婚》、《贤良女劝夫》、《海港》、《洪湖赤卫队》、《金鳞记》、《搜书院》、《柜台内外》等等几十部剧目被录制成光碟、盒式带、唱片、四扇屏、小人书发行海内外。

应邀赴台湾演出《寇准背靴》、《小二姐做梦》震撼宝岛。黄大洲先生献花兰,河南同乡会赠金盘词曰:“曲剧扬辉”、“金声玉振”等荣称。多次晋京献艺,受到中央首长亲切接见。

她的曲剧表演艺术特点:声腔明亮清脆、委婉甜美、唱作兼工、巧妙细腻。扮相秀丽端庄、温柔俊俏;做派阿娜多姿、庄重典雅;演技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清脆悦耳、琅琅上口的道白,形成她独有的周派艺术风格。

民间传流:“古有杜康醉刘令,今有玉珍唱迷人”。“振乾玉珍二大贤,德艺双馨不虚传。唱做念打空前无,两袖清风诲不倦。声腔绝妙恰到好,曲剧之魂贯中原。双鞍并辔兴曲剧,独树一帜好典范”等歌谣。

专家和戏迷称她为《百灵鸣春》、《正宗曲子》、《中原乡音—绝》、《曲剧神韵》、《曲剧第一旦》、《曲剧二皇后》、《曲剧之魂》、《曲剧女皇》、<曲剧至尊>等荣称。

正因她对曲剧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奉献,党和人民先后授予她河南省《文教卫英模》、《三八红旗手》、《模范党员》,《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她的业绩被编入国内外各大典。



曲剧名家张骁凤个人简介,代表剧目

曲剧名家张骁凤,是我国的国家一级演员。在很多剧目中都表现很好,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她从艺的这40多年来,以她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很多荣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河南戏曲大全中去了解这位曲剧名家吧。

曲剧名家张骁凤个人简介:

张骁凤,女,国家一级演员,党员,1944年7月出生,原籍河北省成安县人。1958年进许昌市曲剧团工作,师从李全录、张新芳。1976年为省剧协理事,1981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许昌代表,2000年退休。退休前担任曲剧团团长、党支部副书记。

张晓凤自幼学戏,十四岁就登台演出,曾拜“曲剧皇后”张新芳为师,在唱腔上得到了张新芳老师的亲传,演唱技巧得到很大提高。1961年演出古装戏《陈三两》饰演陈三两,赢得了全省观众的好评,在曲剧界是个比较有影响的演员,她的名字在许昌家喻户晓。

张晓凤在继承张新芳老师的唱腔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主攻青衣,扮相俊美,表演大方,嗓音亮丽,唱腔细腻委婉,从艺四十多年间演出了大量的古装戏、现代戏。

曲剧名家张骁凤代表剧目:

《泪洒相思地》(饰王怜娟)、《春江月》(饰柳明月)、《陈三两》(饰陈三两)、《泪洒相思地》(饰王怜娟)、《洛阳令》(饰湖阳公主)、《清风亭》(饰胡氏)、《双金钱》(饰李凤英)、《白玉楼讨饭》(饰王宝钏)、《杜丽娘》(饰杜丽娘)、《春草闯堂》(饰春草)、《李豁子离婚》(饰金二姐)、《江姐》(饰江姐)、《杜鹃山》(饰柯香)、《一笔贷款》(饰秀英)、《无名草》(饰罗娴)等。其中《泪洒相思地》、《春江月》、《洛阳令》、《买牛》、《无名草》等多部剧目被中央电台、电视台、省电台、电视台、音像出版社录音、录像并制作光盘。

曲剧名家张骁凤个人荣誉:

张晓风从艺40多年以来,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多次获得殊荣,为许昌市曲剧团争得了荣誉。

1963年参加许昌地区汇演节目《白玉楼讨饭》饰王宝钏获得演员一等奖;1964年代表许昌地区参加会演,在现代戏《一笔贷款》饰主人公秀英获演员一等奖,同年携此剧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南五省会演获得大奖,七月份《一笔贷款》更名为《买牛》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1964年主演的现代戏《南方来信》在省会演出二十多场,受到各界高度赞扬;

1972年代表河南省赴京献演在《杜鹃山》中饰柯香;

1974年代表河南省进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逼婚》获表演二等奖,轰动首都各界。

1983年主演的现代戏《无名草》由省电视台、电台录像录音,同年被改编为广播剧《寸草春晖》,1987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尖子演员;

1993年参加全省首届曲剧电视大赛获金奖前三名;

1999年许昌市第二届戏曲大赛《冤家亲家》饰演亲家母获表演一等奖。多次出席许昌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85年、1987年被评为许昌市文化系统优秀党员。



曲剧名家王秀玲个人简介,代表剧目

王秀玲,曲剧表演艺术家,曲剧闺门旦的优秀代表人物。她素有“活林黛玉”的美誉,在人物的塑造及表演和唱腔的把握方面十分到位,表演境界在大师的指点下变成愈发好。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曲剧文化中具体了解她吧。

1935年出生于湖北汉口的王秀玲,幼年便随父学唱曲剧,7岁已能主演《蓝桥会》、《花庭会》等戏,9岁时以主演《七仙女》一举成名。王秀玲扮相秀丽,音质甜美,她的唱腔清丽柔婉,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表演内蕴饱满,是曲剧闺门旦的优秀代表人物。

有“活林黛玉”美誉的王秀玲,在人物的塑造及表演和唱腔的把握方面均十分到位:忧伤、哀怜的眼神,细腻、委婉的唱腔,使活脱脱一个林妹妹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心地高洁的大家闺秀,却只能寄人篱下;极富反抗精神,但又孤立无援;向往自由的爱情,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善良,但身处压抑的环境,因而异常敏感,只能终日以泪洗面。

王秀玲演活了林黛玉,而演林黛玉的同时也让王秀玲对表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演不能只求形似,而要让人物活在舞台上。认识的升华使她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等到50年代后她在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受到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大师的指点后,她的表演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继林黛玉之后,王秀玲没让观众失望,她又拿出了新作《风雪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欢快、喜悦、甜美的高秋芳,完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代表作。剧中“装箱”、“洞房”的表演和唱段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1981年该剧还被河南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王秀玲的表演是对生活的提炼、美化和升华,她不夸张也不煽情,不装腔作势,她一心一意地追求表演的准确、精到、优美和分寸感,从而形成了清新自然的风格,因此她的表演悦目娱人、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却又恰到好处。

代表剧目:《风雪配》、《红楼梦》、《花庭会》、《游乡》、掩护》、《双美赞》、《逼婚》、《霜晨花》、《拾玉镯》、《听琴》、《柳毅传书》、《忠义与小白龙》、《庞酒壶坐轿》、《喜脉案》等。

成就及荣誉:

王秀玲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了《红楼梦》、《风雪配》、《花庭会》等许多经典剧目,塑造了流传至今的舞台形象,形成了曲剧艺术流派中重要的“王派艺术”,被称为“活林黛玉”。

王秀玲曾荣获:第一届黄河戏剧界特别贡献奖、河南曲剧艺术家终身荣誉奖、首届曲剧艺术节终身荣誉奖、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

王秀玲的爱人曲胡演奏家宋喜元从事曲胡演奏50多年,他发明的便携式曲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传颂经典:茂腔传统剧目曲目列表

茂腔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传统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被誉为“胶东之花”。那么,茂腔的传统剧目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茂腔的传统剧目吧。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渐渐不大喜欢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随着剧种发展和唱腔的变化,演员在演唱中也因此而逐渐减少了八度翻高次数,只在花腔演唱段中使用“打冒”使唱腔形式更趋合理,人们根据“打冒”谐其原音并取其茂盛之意,“茂腔”的叫法也逐渐为戏班和群众所接受,从此,“茂腔”便取代了唱腔每番“打冒”的“冒肘鼓”。

早期的茂腔演唱只流行于农村,艺人世家多以农业为主,在农闲时才搭班巡回演唱。之后,一些组织稳定的职业社团相继出现。建国初,由于各级政府的扶持,茂腔开始进入昌盛时期,邻县不少演员流入高密,成为艺人云集之地,农村剧团多达44处,能坚持常年演出活动的就有21处。

在这些民营剧团中,阵容较强的有“群力”、“民乐”、“胜利”三个职业民营剧团。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茂腔剧种的发展,通过戏曲改革,在县里成立了专业茂腔剧团。这些在旧社会被反动统治阶级所鄙视,被诬之为“下九流”、“唱小戏”的艺人们扬眉吐气,成为新中国受人尊重的文艺工作者。

当时高密的茂腔演唱活动相当兴盛,造就了一大批新一代茂腔演唱艺人、名家,为茂腔的传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焦桂英、高润滋、李观行(编导)、张其荣、牟家明(编导)、范兆启、范云洁、高述青、宋爱华、徐德成、宋群、蔡得花、宋凤江等茂腔名家脱颖而出。

茂腔名角焦桂英,精于青衣也擅长花旦,会戏近百出,演技精湛,艺德高尚,高密的长辈们一提起焦桂英来就眉开眼笑赞不绝口,戏迷们说:“茂腔的特点是打冒,焦桂英的冒谁也比不了,她那句老花腔‘罢罢罢呀我的大相公’一个高冒翻上去接着再低声细音滑下来,颤颤悠悠弯弯钩钩,酸溜溜的那个味真是麻煞人,恣死了!”还有的戏迷说:“别说她打冒,焦桂英喘出的气来都带茂腔味。”可见当时群众对她的喜爱程度有多高。半个世纪以来,她承前启后,奋力创新,为茂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高密城乡及周边地区的群众爱称为“风流旦”、“戏母子”,为茂腔剧种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传统剧目有100种左右,经常演出的有“四大京”:《东京》(《赵美蓉观灯》)、《西京》(《皮秀英寻夫》)、《南京》(《杜京郎寻父》)、《北京》(《于秀英求情》);“八大记”:《罗衫记》、《玉杯记》、《绣鞋记》、《火龙记》、《金簪记》、《钥匙记》、《风筝记》、《丝兰记》等。



评剧爱派创始人:爱莲君的代表剧目

评剧早期也被称为平剧,由于其当初曾与我国的国粹京剧同名,所以后来被改为评剧。评剧虽然在建立初期只是民间的一种民间说唱小调,不过在而后的历史中不断进步。爱莲君便是在评剧中非常有名的一位爱派创始人。

那么,本期评剧文化一起了解爱莲君的代表剧目。

爱莲君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蜜蜂记》、《烧骨记》、《庚娘传》、《三赶樊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国乐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

《于公案》唱段:

我闻听老爹爹言讲一声,爹爹的心中本是爱富嫌贫。

爹爹呀,女儿倒有一辈古,说出来不知爹爹可曾爱听啊。

前朝有一位王老丞相,一辈子所生三个女花容。

大女许配苏龙将,二女许配魏相公。

就是三女未曾择配,十字路口高搭彩棚。

那王孙公子来往不断,那彩球单打花郎贫穷。

那彩球打在了平贵之手,夫妻们双双进了门庭。

立时刻怒恼那王老丞相,他恐怕是与他丢了名。

前门赶走薛平贵,后门赶走女花容。

夫妻双双无处投奔,破瓦寒窑把身容。

王三姐受罪一十八载,后来平贵把基豋。

薛平贵登基坐了宝殿,人家王三姐呀稳稳当当地嘿坐了那个正宫。

《蜜蜂记》唱段:

有小红细细的留神,从上下打量这个被绑的人。

大大两个眼啊,弯弯的两道眉,雪白的小脸蛋人家没有一个麻子。

红嘴唇还是玉齿牙根,又好像东南山上那位韩湘子。

手中缺少一个花篮子,又好像动宾老祖下了界。

那个背后缺少宝剑一根,又好像金吒木吒哪吒三位太子。

那个脚下缺少一个风火轮,论年纪满不过十四五十五六七。

十七八九二十郎当岁,上过几天学人家认识几个字。

爹姓金,妈姓银,养活这个孩子爱死个人。

他的爹妈必定张的俊,要不然养活不了这样的好孩子。

若和此人我们成了婚配,也不枉阳世三间来走一回。

过上三年并二载,我与他养活一个白胖小子。

他爹过来抱宝贝,他奶奶过来抱孙子。

越看越爱心如酒醉,我的妈亲亲啊,不亚如美天仙下了魂。

《烧骨记》唱段:

怀抱着娇儿做在了溜平,心中好一似钢刀捅。

儿啊!为娘我将养儿非容易,听我把十个月对着儿名。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道真情。

娘怀儿三个月成为血饼,娘怀儿四个月是火烧身中。

娘怀儿五个月茶饭懒用,娘怀儿六个月好似病人。

娘怀儿七个月腰酸腿软,娘怀儿八个月重病缠身。

娘怀儿九个月两肋疼痛,娘怀儿十个月才把儿生。

哎,娘的儿。哎呦呦我那苦命的娇儿呀!

《三赶樊梨花》唱段:

一、樊梨花好苦哇啊啊!听谯楼打一更泪满腮,想起来当年(哦)太不该。昏(哪)迷做下不才之事,春风(啊)一度种生下孽胎。只说是寻(哪)夫得了荣华富贵,谁曾(啊)想遇见这个样地狠毒(哇)豺。自顾我出门而受尽风吹日晒,可怜得家中撇下老和残。

二、如今谯楼鼓打二更你么还未曾睡咧,我韩梨花!眼儿不眨呀啊啊!忽听得谯楼那鼓打二更,路上无人冷得清静。儿呀,身上(啊)无衣你冷也不冷,叫一声天(哪)爷(咧)怎不把雨停?

只说是自古有(哇)得相认,不料想遇见这个样得狠毒(哇)虫。不(哇)但不把(呀)奴家认,我只得耐性等到那大天(哪)明。那时节拦住马头我把他问,难道说不恋为妻还不恋儿童?

结束语是:爱莲君虽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丰厚遗产,仅仅只是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其养父母的无情导致爱莲君仅仅21岁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晕倒在台上,也是一生不幸。



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赛曲目 乘风破浪成团赛曲目介绍

1、三人团:

宁静、阿朵、郁可唯带来《是否》舞台。

万茜、伊能静、黄龄带来《光之翼》舞台。

2、五人团:

宁静、王霏霏、孟佳、蓝盈莹、郑希怡带来《逆战》舞台。

李斯丹妮、金晨、张含韵、张雨绮、黄龄带来《潇洒走一回》舞台。

3、七人团:

宁静、王霏霏、孟佳、郑希怡、蓝盈莹、阿朵、郁可唯带来《last dance》舞台。

李斯丹妮、万茜、张含韵、张雨绮、金晨、黄龄、伊能静带来《我期待》舞台。

4、《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由黄晓明担任成团见证人、杜华担任女团经理人、霍汶希担任女团总顾问、赵兆担任音乐总监、kenn担任舞台总监。

该节目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艺人,通过训练和考核,最终选出7位成员组成女团。



苏州评弹张建珍个人介绍及其代表剧目

一个苏州评弹金榜大赛的女状元,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能够传承中国的戏剧文化之一:苏州评弹,每一个戏剧都需要能有人来接手,那么其实能够演绎得惟妙惟肖的,并不在多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苏州评弹张建珍个人介绍及其代表剧目。

可能感兴趣》》豫剧六大名旦排名

张建珍,江苏苏州人,弹词艺人。1992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现为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2008年江浙沪评弹金榜大赛“女状元”。

张建珍早年师从弹词名家徐慧珠,而后又拜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江文兰先生为师,擅唱“俞调”和“祁调”。

张建珍形象素美,台风端庄,气质淡雅,说表清脱,唱腔甜美,在唱腔和音色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处理人物感情方面则细腻精准,深得评弹观众的喜爱。有媒体赞誉,“张建珍就是用琵琶和弦子弹出来的关于苏州声音的名片。”张建珍,苏州陆墓镇众泾村人,1992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师从徐慧珠、江文兰,与丈夫马志伟长期拼挡,演出的长篇弹词主要有《正德秘史》、《小红袍》、《四香缘》、《血腥九龙冠》等。

2010年7月,张建珍、马志伟应邀到上海长艺书苑演出长篇弹词《血腥九龙冠》,受到上海评弹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因观众太多,以致演出单位不得不将没有座位的观众安排至隔壁场所,观看“实况转播”,为上海书坛多年来未有之盛况。

2011年1月,张建珍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个人演唱会,“评弹金榜女状元——弹词演员张建珍艺术风采展示演出”。这是评弹界继高博文、盛小云之后第三位“东方戏剧之星”,在逸夫舞台举办的个人专场演出。

2011年,张建珍应邀请参与演唱、录制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插曲《秦淮景》,让众多原先没听过苏州评弹的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吴侬软语的魅力。



蒲剧的传统剧目及其代表人物简介

不论是哪一种戏剧,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有优秀作品诞生,并不断发展改善,成为传统剧目。而这其中,演员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蒲剧文化中了解其传统剧目和代表人物吧。

传统剧目:

蒲剧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个,题材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风格多样。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三家店》、《窦娥冤》、《意中缘》、《燕燕》、《西厢记》、《赵氏孤儿》等,新编历史剧有《白沟河》、《港口驿》,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等。其中《窦娥冤》已摄制成影片。

抗日时期,部分蒲剧艺人聚集在陕北延安南区合作社组成蒲剧班,曾演出《正气图》等。

解放战争时期,太岳区的翼城解放剧团曾演出现代戏《赤叶河》等。在西安有晋风社﹑唐风社。此外,在晋南也有班社坚持演出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蒲剧得到迅速发展,晋南﹑豫西﹑陕北等地相继成立的蒲剧团共有40多个。其中以山西晋南蒲剧院(今临汾地区蒲剧院和运城地区蒲剧团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名演员有王秀兰(小旦)﹑阎逢春(须生)﹑张庆奎(须生)﹑杨虎山(二净)﹑筱月来(小生),主要乐师有车林娃(鼓板)﹑车太娃(板胡)等。又有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工作者共同参加艺术创作和革新工作。

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三家店》﹑《窦娥冤》﹑《意中缘》﹑《燕燕》﹑《西厢记》﹑《赵氏孤儿》﹑《周仁献嫂》﹑《贩马》﹑《杀驿》﹑《出棠邑》﹑《破洪州》﹑《少华山》﹑《麟骨床》,新编历史剧有《白沟河》﹑《港口驿》,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等。其中《窦娥冤》已摄制成影片。

代表人物:

本世纪三十年代,蒲剧舞台上的三个小旦的表演---王存才的“路数”,冯三狗的“乱弹”,孙广胜的“走”,都各称绝。特别是王存才在《挂画》中扮演的少女含嫣,更是唱做俱佳,技艺超群。因而时人有“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意即不当民国总统),“宁肯误了收秋打夏,不能误了存才挂画”之说,可见当时的蒲剧表演艺术确有极大的魅力。蒲剧艺术除具有各种梆子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表演艺术方面,不仅动作宽大有力,且惯用特技表现人物。

许多赞赏近代蒲剧及著名演员的谚语,至今也仍流传不衰:“宁误打夏收秋,不误广盛《藏舟》”;“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谚语里说的(孙)广盛,(王)存才,都是30年代红极一时的名旦。到了蒲剧艺术空前兴旺的20世纪50年代,不但整理改编出一大批传统剧目如《徐策跑城》、《麟骨床》等,更涌现出一批著名演员。五大蒲剧明星--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联袂出演的戏剧电影《窦娥冤》,遍映大江南北,倍享美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蒲剧艺术还体现在演员们的特技功夫上。阎逢春当年独创的“翎子功”,已被许多剧种演员推广承袭;80年代一批青年蒲剧演员们,又以传神的表演和精彩的水袖、椅子"双绝"等功夫获得戏剧“梅花奖”。



湖南花鼓戏名家刘赵黔简介,代表剧目

刘赵黔,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一级演员,曾获得多次大奖。她的表演不仅仅只在戏剧方面,还包括影视方面的作品,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表演家。那么,就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花鼓戏文化中了解关于刘赵黔的个人简介和代表剧目吧。

刘赵黔,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一级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戏剧汇演优秀主演奖、湖南省政府特殊贡献奖、荣誉主演奖、全国戏曲表演“梅花奖”、“文华奖”等。

个人简介:

刘赵黔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是剧院的会计。她从小跟随父亲在剧院出出进进,接受艺术的熏陶。上幼儿园,她有如小荷初露“尖尖角”,经常登台演出。

后来,父母从贵阳调到湖南长沙,她上小学,被长沙市“红领巾歌舞团”招为小演员。因为天生的好嗓子,刘赵黔在小学时候就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个音域宽广、嗓音清亮的姓刘的小女孩。刘赵黔常被安排到农村、厂矿、部队和学校演出,经受多方面的锻炼。

1959年,刘赵黔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沙市一中这所名牌中学。初中时,在长沙市一中读书的刘赵黔被推选到当时正需要小歌唱演员的湖南省少年歌舞剧团。

后来顺利进入湖南省戏曲学校,开始了花鼓戏的系统而专业的学习。超于常人的天赋和优越的自身条件,再加上聪颖好学的勤奋劲儿让刘赵黔在花鼓表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刘赵黔成就及荣誉:

1992年,刘赵黔在大型现代花鼓戏《桃花汛》中扮演一号主角,获得全国戏曲表演最高奖——第九届“梅花奖”暨第二届“文华奖”。

曾获扬州全国戏剧汇演优秀主演奖、湖南省政府特殊贡献奖、荣誉主演奖。

刘赵黔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芦林会》、《红色娘子军》、《烘房飘香》、《抽水机旁》、《山村兽医》、《野鸭洲》、《三里湾》、《牛多喜坐轿》、《调叔》、《等待月儿圆》、《野花情》、《补锅》、《桃花汛》、《下里街的伢妹们》、《乡里警察》等。

影视作品:

《杨五六故事》、《一家老小向前冲》、《婆媳一本经》、《708090》。

学术作品:

《花鼓戏唱腔名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