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_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23-07-31 23:28:34 作者:陪你到天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

经验

。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二、时间安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三、实施策略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图片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图片素材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背景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模板下载 我图网

素材

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

语文

阅读

教学可开展

阅读

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阅读

材料、开展大量

语文

阅读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

阅读

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

阅读

习惯,形成优良的

阅读

品质,提高学生的

阅读

水平和

阅读

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

阅读

素材

展开

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

讲话

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四、评价体系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保证

活动的顺利展开。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

演讲

、口头

汇报

……;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五、机构建设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朱小平组员:李辉明周夕中刘国勇张卫华戴留松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蹲点领导:朱小平组长:张卫华组员:陈静茹朱洪明鲍梅英武留华柴松青吴永前傅光辉夏春梅杨春华章卉吴粉珍马旺平六、具体安排 周次主要内容参与实施人1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

工作计划

;张卫华2①教研组成员例会;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各班任科教师4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

汇报

;待定5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薛金妹6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全体任科教师7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朱俊毅8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三(1)班朱俊毅9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待定10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待定11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陈静茹12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五(3)班陈静茹14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吴粉珍15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六(4)班吴粉珍16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待定17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三至六年级各班18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课题组成员19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各任科教师20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张卫华21①学期

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张卫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

经验

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

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

经验

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

考试

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

高考

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

心理

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

与本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内容有关的:

【返回 栏目列表】

(3)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

素材

,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5)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体验劳动的乐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

(6)了解本地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开展分班分片分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收集各学科有关植物内容的信息,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丰富各学科的植物类课程资源。分年级开展花卉和苗木的种植活动,积累研究

素材

,开展专题研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融入在各学科的学习之中与各学科整合,是各学科的拓展和延伸。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信息技术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感性认识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利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正确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该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和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

经验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

经验

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活动实施

以“走近家乡厨都”为主线,结合各班的活动主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

1、走进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野、洪福园华东碑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社区的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2、走进企业。学生可以到社区企业中参观,感受厨都经济,体验劳动乐趣,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3、走进敬老院。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4、走进家庭。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建立家庭娱乐活动场所,如可以开展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5、走进社区。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三、学校实施条件的分析:

1、硬件分析:付园中心学校(新校)19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于赵赵、赵马、付园、南吴、官厂5个自然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学校新征地5亩

(2)

与本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内容有关的:

【返回 栏目列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

经验

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         选题
2、         设计(方案)
3、         计划
4、         实施
5、         反馈
6、         总结
7、         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

汇报

、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

经验

: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问题
1、         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         资源——
3、         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         质量_-过程与结果
5、         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

汇报

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 共2页,当前第1页1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

汇报

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 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

经验

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

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共2页,当前第2页2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

经验

,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

经验

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

经验

,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

经验

,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篇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1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技

教学计划

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比较困难,但我力争做每个学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形成。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起来。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2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

经验

,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计划

3

一、工作目标

1、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项工作目标。

2、严禁校园内存在裸线和私拉乱接现象。

3、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杜绝校内发生治安事故。

4、保管好实验室有毒药品,使用有毒药品要规范操作。

5、总务对安全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检查,发现隐患迅速整改,并做好台账。

6、严格执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处理当事人。

二、采取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健全安全制度

由校长具体负责,总务处牵头,与教导处、少先队一起,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室—总务处—全体教师”三级安全网络体系,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学生值日制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并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力争使学校的学生管理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为早日走进全国示范小学的行列打好坚实的基础。

2、学习安全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本学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各种场所,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相关的安全法规,例如:危险物品存放制度,易燃易爆物品保管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例如报纸、电视、

黑板报

、杂志……宣传安全法制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的意识。

3、严格操作规范、加强防范措施

学期初就在全体教师中宣传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办事、规范管理的意识,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规范操作,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活动、公共设施、教学用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体育的器材的质量必须严格过关,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进行教学,例如:体育课的教学、自然常识的教学等等都必须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并且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少先队要及时地开展安全检查、督查,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对一些不负责任的同志要坚决调离重要岗位。

4、加强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管理是安全的生命线,只有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才有可能杜绝安全适度的发生。因此,本学期学校要加强对校园设施的管理、学生骑车的管理、课堂教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校外活动的管理、危险性劳动的管理、每周对学校的房屋、厕所、墙头、各种设施、校内电线实验器品等检查一次,做到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根除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5、具体工作

(一)、思想教育方面。

1、利用晨会、学生大会、广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出

黑板报

专题教育,使学生注意安全,警钟长鸣;

3、班与班之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4、检查班主任工作,安全教育工作是否落实。

(二)、体育卫生工作方面。

1、经常检查室外活动器具;

2、每月查看校园有关设施安全情况;

3、备好医药用品,

保证

学生人身安全;

4、每天注意饮水卫生,教育学生不喝生水;

5、每一节体育课、课外活动,督促并检查任课教师是否进行安全教育;

6、严禁学生在校内外玩火、玩水。

(三)、其他工作方面。

1、每天放学,教师要认真做好护送工作;

2、加强对骑自行车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3、学生之间发生伤痛之事应立即去治疗;

4、经常检查电线开关、线路,

保证

日常正常使用;

5、经常查看校门口动态,使学生上学、放学安全,家长放心。

6、凡大扫除、劳动课,班主任应亲自在场,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计划

导语: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教学

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