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断案歇后语_关于包公的歇后语

2023-07-29 14:35:21 作者:ζ吥成熟,



包公断案歇后语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断案歇后语是

包拯是

北宋

人,28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曾当过知县、州官、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包公断案的故事(一)

包拯早年做天长县的县令时,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公断案的故事(二)

一天王五赶自己的驴去卖炭,他把驴捆在市场门口的树上,一会卖完了出来看见驴变的又瘦又小,就去报了案,包公想了想说:把这头驴关上3天,再审,第三天包公说把这头驴打40打板,他爱怎么跑就怎么跑!然后派人在后面跟着那头驴,果然找到了偷王五驴的坏人!

包公断案的故事(三)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宋朝

时期,有个男孩帮父亲上街叫卖,他累了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等他醒来,发现篮子里的钱被偷了。包公跑过

此地,说审这块石头,大家都感到好奇,于是包括偷钱的那个人也赶来看热闹。第二天,包公说让每个人往装了水了水桶投下一枚铜钱。当一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水面泛出一层油膜,于是下令抓住这人。包公以聪明和善于观察,抓住了贼。因为包公知道,男孩是卖油条的,难免沾有油渍。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

关于包公的

歇后语

歇后语

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最初的

歇后语

与现在我们看到的

歇后语

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

成语

、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

歇后语

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

歇后语

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成立皮包公司——做无本生意



有关包公的歇后语

有关包公的

歇后语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北宋

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关于包公的

歇后语

【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开封府的包青天】——铁面无私

【成立皮包公司】——做无本生意()

【老包(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亲

【包老爷(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与包公有关的歇后语

与包公有关的

歇后语

关于包公的

歇后语

包拯作风——敢做敢当

包拯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拯铡陈世美——公事公办

包拯的告示——开诚布公

包拯办案——铁面无私

包拯升堂——尽管直说

包拯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拯升堂——前呼后拥;一呼百应

包拯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北宋

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轶事典故:

清正廉明

包拯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时。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

宋朝

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3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义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与包公有关的歇后语盘点

包公铡皇亲—— 六亲不认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

包公斩包勉—— 正人先正己

包老爷(包公)办案—— 明察秋毫

成立皮包公司—— 做无本生意

开封府的包公—— 铁面无私

包公的上方宝剑—— 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 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 不认人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 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 铁面尤私

包公审案子—— 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 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 大快人心

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

包公铡驸马—— 刚正不阿

包公铡驸马——公事公办



包公断案的下一句 包公断案的故事有什么

1、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包公断案-----料事如神、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包公断案-----脸黑心不黑。

2、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

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

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

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服。

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包公断案下一句

铁面无私。这是一句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歇后语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拯升堂尽管直说。

包拯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升堂前呼后拥;一呼百应。

包拯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拯作风敢做敢当。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拯铡陈世公事公办。

包拯的告示开诚布公。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

包公搽粉表面一层。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歇后语有哪些

1、从泰山顶上,你可以从远处看到日出。愿景

2、猴子把泰山推得超出了它们的能力;在那里

3、那座山试图抓住绳子,但没有成功

4、在视野中,泰山向后看,可以看到它的高度;回顾过去的高与低

5、预告片把泰山的大头往后拉;大的在后面

6、屎壳郎把泰山碾得入不敷出;不要网格数量

7、当我们到达黄山时,这座山总是比泰山高

8、在泰山顶上有一个热水壶;高水瓶子

9、泰山有一座高耸的庙宇,庙里的香火袅袅

10、上山砍柴卖,下山买柴烧多一个程序

11、泰山耸立于东海之上,看得远;被

12、五台山的芒和尚交叉着他的头和他的头

13、高山上的松树经受住了暴风雨

14、老丈人带着儿媳妇来到华山,不厌其烦地讨好儿媳妇

15、穿山甲不能攻击泰山;拱失败



肉包子打狗歇后语

肉包子打狗

歇后语

包子和狗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联系,天津有一种包子叫“狗不理包子”,竟然成为天津最有名的小吃。现在又有一个

歇后语

的前半句——肉包子打狗,大家知道下一句接什么吗?由小编来为大家讲讲吧——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不够(吃)

【释义】本指狗咬走了肉包子;转指人一去再不回来,或指东西拿出去后再也收不回来。肉包子打狗,常比喻没良心的人。

肉料作馅的包子,用它作武器去打狗(应说是“掷”),即使狗被掷中也没多大痛楚,反得一顿美食---肉包子当然没有了。

有人手头拮据,便想尽种种方法向人家借债。这类人,往往是“海边石”,潮涨(有钱)时不见它;水退(没钱)时,又见它露面了。

某君有段时间在街上,常被一瘦削男子追缠,认识他早期的学生,只是近来生活潦倒,境况堪怜。又说刚找到一份工作。需交多少钱

保证

金,现在四周筹或说刚看了中医(掏出药方),说是缺钱抓药,或说子女有病……,起初的一次,某君“借”了五十元,但第二回见他,不是还钱,却是续借,又砌出另一个理由……

与此相似的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无回头”。 如:“怎麽,你借了那套仪器给他,哎,这回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头’的了!” ;“老哥,你放心,我不会学刘备借荆州。做人要有口齿(信心),有借一定有还,不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头。’”()

老舍 《骆驼祥子》九:“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

姚雪垠 《长夜》三四:“你把钱借给他了?’‘他都要去了。’ 菊生 说。‘只要他赢了,也许会还你。’‘哼,肉包打狗!’”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一:“谁不知道二和尚肉包子打狗以后,你就把莲姑娘当成了亲生女儿!”



搞笑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1、出了题就交卷---早稿(糟糕

2、水道口贴对联---门头不高

3、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一块废铁

4、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5、见到胡子就是爷爷---不辨真假

6、外婆死了崽---殁舅(没救

7、千百年道行---被一棒结束了

8、六月天的雨---有回数

9、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10、耗子尾巴上生疖子---出血(息)也不多

11、水牛吃活蟹---有力无处下

12、两腿穿到一条裤管时里---蹬不开

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辨

14、算命先生说气话---舍得几条命不要

15、王八钻火炕---连憋气带窝火

16、个鼻孔眼---多出你这口气

17、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18、豆腐盘成肉价钱---化不来

19、猪尿泡打人不痛---有些气胀

20、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21、沙土地里的萝卜---一带就来

22、东吴招亲---吃亏只有一回

23、火药碰火柴---好大的火气

24、偷鸡不成反失把米---化不来

25、六月里反穿皮袄---里外发火

26、床底下放风筝--再高也有限

27、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红皂白

28、夜熬稀粥---不是过年的样子

29、砍柴卖,买柴烧---尽做倒功

30、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31、打破纸灯笼---一个个眼里有火

32、老婆婆喝豆桨---好吸(稀

33、两个哑巴吵嘴---不知谁是非

34、香炉前打喷涕---扑一鼻子灰

35、为个虱子烧皮袄---值不得

36、两个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压不着

37、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

38、耗子钻到书箱里---食(蚀)本

39、上茅厕吃瓜子---进的少出的多

40、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1、剃头匠说气话---舍得几个脑壳不要

42、裁缝师傅包脚布---不是正经材料

43、毛八的弟弟---毛九(冒救

44、枪打死个苍蝇---不够火药钱

45、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46、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47、漏了气的汽笛光---冒气不吭声

48、墙上的日历---一天比一天少

49、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50、小炉匠的家私---破铜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