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初霜冻地图出炉:西北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将迎初霜冻_2022年霜冻会早来还是晚来 2022年什么时候会出现霜冻

2023-07-23 09:59:04 作者:黛汐



2022全国初霜冻地图出炉:西北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将迎初霜冻

气象平台关于2022全国初霜冻地图已经出炉,从往年数据分析,预计西北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将迎初霜冻。下面一起来了解。

华北部分地区或迎初雪 徐州也将迎来0

2022全国初霜冻地图出炉:西北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将迎初霜冻

初霜冻

进入秋分节气,伴随降温,北方的初霜冻范围也迅速扩展蔓延。当夜间气温降至0℃以下,露水凝结为霜。从常年初霜冻地图来看,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华北北部和东北中北部等地及宁夏、青海东部一带海拔较高的地方,在此期间均出现初霜冻。进入10月,初霜冻范围继续南扩,京津冀等地也可见初霜冻。预计10月下旬,初霜冻线逐渐推进至淮河流域及秦岭一线。

秋分也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时正是秋收、秋耕和秋种的“三秋”生产期,除了初霜冻,华西秋雨、寒露风、大雾等也都可能会给农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天气都需重点防范。

秋分节气黄淮江淮等地加快入秋

常年秋分节气期间,我国大部进入秋天,秋季版图达到鼎盛。华北至长江中下游沿线一带秋高气爽,东北等地初霜冻、寒露风开始冒头,西南等地秋雨正当时,长江流域基本都是在秋分节气完成夏秋的转换。

据气象分析师介绍,常年秋分节气开始时,我国秋季的前沿已跨过淮河,抵达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湖北中部一带。随着冷空气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在波动中逐步下滑,南京(2022年9月25日)、合肥(9月26日)、武汉(9月29日)、重庆(9月28日)、长沙(9月28日)、南昌(10月6日)、杭州(9月30日)、上海(10月2日)等省会级大城市常年入秋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秋分时节。

相比常年,今年我国大部地区入秋进程和常年大致相当,不过,东北地区前期受频繁冷空气影响,入秋时间较常年偏早了10天左右;北京、天津、石家庄则较常年偏晚一周左右。

北方多地昼夜温差超10℃

昼夜温差大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常年秋分时节不仅是季节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冷空气趋于频繁的时候。秋分一到,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一次次的降水过程,气温也随之下降,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寒凉感凸显。

据气象分析师表示,北方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是秋分时节的一大气候特点,尤其是最低气温下滑迅猛。数据显示,秋分节气期间,全国平均最高气温为20.8℃,最低气温9.1℃,温差达11.7℃,其中全国平均最低气温首次跌至10℃以下。

据气象平台推出的常年秋分节气大城市昼夜温差排行榜可以看出,上榜的均为北方城市,银川位列第一,温差达13℃;其次是沈阳、呼和浩特、西宁、太原,温差达12℃以上;哈尔滨、长春、兰州、天津、北京等地也纷纷上榜,温差超10℃。秋分时节北方昼夜温差加大,早晚时段外出凉意显现,需及时增加衣物谨防感冒。

昼夜温差大注意什么?

昼夜温差大健康知识

一、忌多食

在炎炎夏日之中,人的能量消耗过大,人们总是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很容易的就会导致身体内部的热量供给不足,而到了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们的身体对于热量的需求会大大的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的饮食会不知不觉的过量,导致身体之中的热量急速增加,这些热量在一时之间无法消化完全,就会导致堆积在身体之中变成脂肪,而脂肪多了,就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二、忌“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保健方法,民间称为“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时,慢加衣服以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达到锻炼抗寒能力的目的。但秋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要盲目追求“春捂秋冻”,以免受凉引发疾病。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早晚出行可以带一件长袖衣服,注意保暖,以防生病。

三、忌夜晚开空调

进入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建议大家晚上睡觉时尽量不要使用空调。因为空调渗入骨髓的凉意,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秋季后要注意空调的使用时间,特别是不要在夜晚睡觉的时候整夜开启。另外,睡觉时也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四、忌贪凉

进入秋季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的瓜果。所谓”秋瓜坏肚”的民谚就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此,专家提醒人们,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2022年霜冻会早来还是晚来 2022年什么时候会出现霜冻

随着天气日益的变冷,很多友友都开始添置新衣,这不眼见着就要霜降了,因为此时天气会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所以2022年霜冻会早来还是晚来成了大家喜爱问的,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2022年什么时候会出现霜冻。

2022年霜冻会早来还是晚来

每年霜降时间的早晚不同,霜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体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霜冻通常发生在秋、冬、春三季。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地面温度低于0℃时,直接凝结在物体上的白色冰晶。有霜的时候,不一定是霜。霜冻发生时,并不总是发生,霜冻发生时,也不总是发生。

2022年什么时候会出现霜冻

二十四节气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初霜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根据预报,今年初霜冻可能会提前到来,因为今年的初霜冻节在23日,但是否会出现霜冻取决于当时的温度是否能满足霜冻的条件以及你所在的地区。东北、内蒙古一带早霜冻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晚霜冻出现在4月中、下旬;华北一带早霜冻出现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中旬,晚霜冻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防止霜冻的根本方法在于事前预防。主要方法有:选育耐寒早熟品种,短期早播,避过低温、霜冻危害期;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的耐寒力。

霜冻和霜降有啥不一样

霜冻和霜降有啥不一样是很多友友在问的,毕竟二者都是降温的体现从表面的意思看,霜降是渐冷、开始降霜。确切地说,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西北地区地形 西北地区地形图

您好,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西北地区地形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北地区地形 西北地区地形图


1、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大家都知道西北地区是辽宁、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五个省组成这个,想必去过大西北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风景是真的很美很美,那么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1 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河流和湖泊:以内流河、内陆湖为主,河湖较少,水量较少,季节变化明显;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西部植被很少,有大面积沙漠;土壤:以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为主,土壤发育较差;拓展资料: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4、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

5、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

6、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7、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8、西北地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属于高寒气候。

9、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季最热的地区。

10、托克逊为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11、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2 1、纬度位置:大致在36°N以北,北纬53°N以南。

12、 2、海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大部分在第二阶梯上,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13、 3、气候条件: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

14、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干燥。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北地区常吃的冻梨为什么是黑色的 东北人为什么爱吃冻梨

冻梨是东北的一大特色,这并不是梨的一种品种,而是一种梨的做法,那么,冻梨为什么是黑色的?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东北地区常吃的冻梨为什么是黑色的

冻梨成黑色的原因是冰冻破坏了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在低温下的活性比较高,它会催化梨中的多酚类物质合成有色物质。在冷冻的过程中,过低的温度还会破坏梨子表皮的营养成分,从而变成黑色。

东北人为什么爱吃冻梨?

东北冻梨,其实并不是梨的一种品种,而是各种品种的梨都能做成冻梨。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东北那么冷,为什么不直接吃,而是要将梨制成冰冻得再吃?

其实这是因为在过去,东北天寒地冻的,入冬后物资匮乏,大雪封路、交通不便,人们都会囤上足量的过冬食材,而储存这些食材的方式基本是腌制、晒干、冰冻、放地窖等,在冬天能吃到的新鲜食材很少,也就有了每到冬天一筐筐冻货就“霸占街头”的独特风景。

梨作为东北冬季少有的水果,好吃的、卖相好的早已经卖完了,剩下一些没有完全长成熟的,还有像口感酸涩难吃的花盖梨等,直接吃口感很差,基本没有人愿意吃。而这些口感难吃的梨经过冷冻后,里面的水分被冻成冰后,体积膨胀撑破了细胞膜,果糖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酸度降低甜度升高,而且冻梨的汁水充沛、口感清甜绵密,不论口感还在味道都得到了升华。

普通人家如果在东北吃上一口冻梨,就已经相当满足了,这口清甜也算是东北人度过漫长又寒冷冬天里的一种慰藉,久而久之,冻梨就成了东北人冬季必备的冻货。

“同样都是冷冻,在东北室外就能冻成,而在冰箱却不行”,可能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是因为东北入冬后气温能达到零下50度,将梨放在室外基本一晚就能冻透,而冰箱在温最低也只能达到零下18度,这样的温度差想要做到东北冻梨同样的效果,几乎不大可能,即使在冰箱做的冻梨与东北冻梨形似,但口感和味道还是会有差别的。



2021年几点冬至 “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到了年末,我们会发现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除了做好御寒准备,大家也不要过于消极,应该盼望着温暖的季节很快就来了,而且在这个阶段会有冬至等节气,让众人热热闹闹地去庆祝,驱赶呼啸的北方,让一家子都暖融融的。

2021年几点是冬至

通过查询日历可知,是在12月21日的23点59分9秒,日期上每年相差不过一两天,但是时间是不固定的,需要具体推算。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该节气了,属于最早确立的节气。它既与气候有关,也是一个节日,人们会在这天去祭祖扫墓等,还有过冬节,宣传孝敬老人的美德。

主要习俗是什么

①吃汤圆:这是南方流行的一种食物,其实又叫冬至丸,用糯米粉做的,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 "辞岁",可以加入各种自己喜欢的馅料,煮上一锅全家分享。

②吃饺子:据说以前也叫“娇耳”,因为形状是耳朵,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现在则是过节必备美食,也可以用来当供品祭祀祖先的。

有哪些相关的俗语谚语

1.晴冬至,年必雨。

2.阴过冬至晴过年。

3.冬至南风百日阴。

4.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5.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6.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7.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三九天,大寒就过年。

8.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9.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