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_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2023-07-23 09:47:48 作者:床战湿身.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中国地理 青藏地区 考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江源地区

1、地形特征: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3、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自然特征:高寒。

5、土壤特征: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6、河流特征: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7、牧业特征:青海和西藏高寒牧场。

8、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

9、植被特征: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地形特征: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以上,“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自然特征:高寒。

土壤特征: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河流特征: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牧业特征:青海和西藏高寒牧场。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

植被特征: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青藏高原自然特征是什么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哪些

1、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米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南部及东南部是频繁的地震区,又是强大的地热带,抬升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在高原边缘普遍存在着地势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纵剖面有几个显著的裂点与谷中谷的形态。其它如寒旱化趋势增强、湖泊消退、水系变迁、内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等都显示出高原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2、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是突出的。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竟与南岭以南的1月平均气温相当,比同纬低地降低15—20℃。与同纬低地相比,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因此,尽管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但由于形成低温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阳辐射强和显著的热力作用,高原上的温度条件对自然地理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和高纬低海拔区域的相同气温数值有着不同的意义。

3、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米,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据研究,这里的冻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因此,从冰川冻土发育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没有脱离冰期。

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气白昼强烈增温,但夜间冷却迅速,一年内有较长时间出现正负温度的交替变化。因而,冰缘融冻作用及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4、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

青藏高原上动植物区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动物方面高原内部属古北界区系,东南部属于东洋界区系;植物方面相应地分属于泛北极区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即历史古老的喜暖湿成分占据东南部,而较年轻的耐寒旱种类则分布于高原内部。喜马拉雅山是南北分布上的明显屏障,而横断山脉的纵向谷地则便于南北交流,且垂直分带明显,类型繁多,是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极丰富的区域,又是第四纪冰期中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保存了许多第三纪以前的孑遗种类,成为现代不少种类的分布中心,如植物中的杜鹃属、动物中的噪鹛等。

因强烈隆起,高原内部寒旱化增强,具有高原特有的动植物成分。如植物中的垫状驼绒藜、紫花针茅、小嵩草等;动物中的藏羚是高原上唯一的特化属,牦牛则是第四纪冰期中冰缘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种类。从构成自然景观外貌的植被来说,高原上广泛分布着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高寒座垫植被等类型,动物则为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类群,它们都显示出高原的独特性。

5、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

青藏高原不仅边缘高山环绕、高差悬殊,而且高原内部也广布许多山脉,起伏不小。因此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可以归纳为海洋性系统与大陆性系统两类性质不同的带谱。另一方面,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势结构和大气环流特点的制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由暖湿至寒旱的水平分异梯度,表现为从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带性变化。这种区域差异又和垂直带变化紧密结合,显示出高原的独特性,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高原内部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体的高原垂直带呈现水平地带变化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高原的特色,在本质上异于低海拔相应的自然地带。可以认为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地带是欧亚大陆东部相应水平地带在巨大高程上的变体,由地势和海拔引起的水热条件的不同是变异的主导因素。

6、人口密度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弱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上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及4人,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二十五分之一。在历史时期内,高原自然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不能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而且也远较西北干旱区微弱。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天然的原始状况,特别是在高原内部腹地,往往人迹罕至,因而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等可以从天然植被类型特征得到清楚的反映。青藏高原是我国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土地利用方面以畜牧业为主,农林业次之。但是在近代由于经济开发、交通改善,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如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垦殖历史较长,农田基本建设较好,耕地大多有水利设施,是农业较发达、经济较繁荣的地区。另一方面这里人口密度较大,燃料缺乏,居民大量砍伐冷季牧场的灌木充作薪柴,不仅影响冷季草场的数量和质量,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在高原东南部森林区域内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导致森林的破坏、干旱河谷灌丛带的扩大,引起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应当予以密切的关注。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的环境气候有那些特点

一. 光热丰富,降水稀少

新疆气候特征是干旱,表现为光热丰富,降水稀少.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是远离海洋和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水分在长途输送过程中逐渐减少,到达新疆上空时又被高山阻挡,不但水分减少,也形成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逆温层山地是

冬季避冷胜地

由于天山能阻挡冷空气南侵,天山成为气候分界线,北疆属中温带,南疆属暖温带.

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C-13C,北疆平原低于10C.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曾达48.9C,极端最低气温富蕴县境可可托海曾达-51.5C.日平均大与10C的年累积气温,南疆平原4000C以上,北疆平原大多不到3500C.南疆平原无霜期200-220天,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

山地气温夏季垂直递减明显,递减率为6C-8C/1000米.天山北坡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逆增率3C一5C/1000米.逆温层山地是冬季放牧场和避冷胜地,如乌鲁木齐市南山滑雪场.三.降水北疆多于南疆

年日照时数分布规律是:从北向南略减,阿勒泰3001小时,皮山2574小时;由西向东增加,霍城2828小时,星星峡3549小时;从平原至山区,北疆减少,南疆增加,原因是北疆山地阴雨天多,商疆平原浮尘、沙暴天气较多.

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气流,其次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流,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都难进入新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仅145毫米,为中国平均值(630毫米)的23%,在全球同纬度各地中,新疆几乎是最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原,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北疆山地400-600毫米,局部接近1000毫米.天山南坡20-400毫米,昆仑山北坡200-300毫米.准噶尔盆地边缘150-250毫米,中心及东部100-150毫米.塔里木盆地西及北缘50-70毫米,东及南缘20-50毫米,中心不到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城附近仅4毫米.

新疆的地形、气候特点?(50字)

新疆气候的两大特点是:1.强烈的大陆性。2.干旱。强烈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其海洋和陆地位置决定。新疆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大陆。因此,气候特别大陆性,年和日温度范围非常大,年际气候变化率也很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远离大海;第二,地形以盆地为主,四周为山脉,温暖潮湿的空气很难进入。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是什么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候特点:

1.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 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 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 中,形成温季。

新疆属于什么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新疆的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

扩展资料:

新疆的地理环境:

位置

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6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

地形

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

新疆的气候类型和气侯特点,

气候:u3000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空气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一般说,冬季气温北疆高于南疆,夏季气温南疆高于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号称“火洲” 的吐鲁番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之说。 水资源: u3000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毫米,而北疆却达100-500毫米.

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C-13C,北疆平原低于10C.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曾达48.9C,极端最低气温富蕴县境可可托海曾达-51.5C.南疆平原无霜期200-220天,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

新疆气候的几个特点:

1.干燥

2.冬冷夏热

3.气温日较差大

4.日照丰富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及特征原因


新疆多样的气候类型,富有“神奇”感.新疆位居大陆中心,四周远离海洋,被高原高山环绕,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干燥,春秋季短促而变化剧烈.但全疆南北地跨纬度约15度,地形高差大,南、北疆有暖、寒、温带之分,东西部有明显的干湿之别,同一地区因地形高差而具有鲜明的垂直气候特征,造成了新疆东西南北、山上山下自然景观的不同.新疆在干旱气候影响下,成为中国最干、最热、最冷、风沙最大、温差最大的地方之一,诸如“火州”吐鲁番的最热、东疆和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富蕴之寒、阿拉山口的风沙等,.而耸立在新疆大地上的巨大山脉,众多壮阔的冰川雪岭、幽静的森林山泉,优美的夏牧场,夏季气候条件别具特点,是极好的避暑胜地.冬季北疆严寒多雪,银装素裹,



南亚的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1、海陆位置:北靠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西濒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2、经纬位置:北纬0度至37度,西经60度至97度。

3、国家地区:北侧中国,东侧东南亚,西北侧西亚。

4、国家和地区:2个内陆国,3个临海国,2个岛国,1个地区。

5、地质: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人文地理:

1、人口: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两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



南亚的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海陆位置:北靠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西濒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经纬位置:北纬至,西经至。

国家地区:北侧中国,东侧东南亚,西北侧西亚。

国家和地区: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地区。

地质: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人文地理:

人口: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两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



藏戏的特征是什么 藏戏的特征说明

1、演出形式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

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戏师介绍一段剧情,然后由一个角色出来演唱一段,然后所有演员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环。其演出不分幕和场次,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实际上起着分幕的作用。

2、唱腔角色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剧中的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这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的伴奏。

同时也起着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鼓钹点子多是从藏族最古老的民间“野牛舞”、“狮子舞”、“鼓舞”和大型民间传统歌舞“甲谐”,以及藏族的原始抗灾歌舞“吉达吉嫫”等歌舞艺术的鼓钹点子中吸收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3、面具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

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巴山地理水文特征

巴山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的降水量1500m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300mm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分布不均区域内多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海拔在170-1800米之间,有大量小盆地和山间谷地,中间河谷切割较深,存在大量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

巴山地理水文特征

     巴山地区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富水,路基边坡受开挖和降雨影响较大。

巴山地区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富水,路基边坡受开挖和降雨影响较大,易发生失稳状态,通过对地质特性和应力再分布分析,提出了支护外的加固措施。

      一、巴山地区低山丘陵区千枚岩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1.水文地貌:巴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降水量1500mm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300mm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分布不均区域内多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海拔在170m~1800m之间,有大量小盆地和山间谷地,中间河谷切割较深,存在大量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

      2.地质特征:岩土特性较为复杂,以片岩、板岩、千枚岩、灰岩等为主。断陷盆地、水系两岸阶地以及山体缓坡,岩性由上至下依次为:坡积层(冲积层、或洪积层)碎石土、强风化千枚岩(片、板岩)、中风化千枚岩(片、板岩)。 

      二、交通选线与边坡关系

      由于地形地貌原因,半山地区人口多居住在盆地、山间河谷地带,且耕地极为贫乏,交通选线一般尽可能基本农田又要兼顾连接城镇和居民聚居区,多穿行于山河谷内和缓坡上,减少了耕地占用和征迁费用,但增加较多土石方开挖工程。

      三、边坡变形特征

      地形地貌对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地形地貌决定了原始边坡体的形态、岩性风化程度和地表水分布,是影响差异性分化程度的主因。当遭受外力作用时坡体表现出离散性特征,很容易发生破坏。

      1.岩体特性: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遇水易泥化、软化(故又名软岩),有涨缩性,工程地质性质不好,会导致变形量较大,抗风化能力差,易风化形成岩屑,产生碎落现象。

      2.地质结构特征:巴山地区地表外动力活跃,属秦巴褶皱系,在强烈的构造运动下,由于差异升降形成断陷盆地、断裂带和裂隙带,岩体极为破碎,使得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较为容易,滑坡、崩塌灾害分布广泛且危害较大,以堆积层滑坡和岩质滑坡两种滑坡类型较为普遍,滑坡深度多为小于6m的浅层滑坡,也有少数6~20m的中层滑坡滑坡、崩塌的倾角范围一般在20°~60°,小于20°的基本较为稳定,属强烈变形区。经研究发现,中山区发育的地质灾害数占灾害总数的33.37%,其中滑坡、坍塌占灾害总数的28.15%、1.94%低山丘陵地区的灾害最为发育,占灾害总数的58.88%,以滑坡为主,占灾害总数的49.8%。

      四、边坡破坏机理

      工程施工时,打破了原始坡体的平衡,在应力释放和重新分布的过程中,伴随水、风等共同作用下,岩体遭到进一步破坏。

      1.工程开挖因素:边坡开挖打破了原始坡体的自然平衡,坡脚的开挖在短时间内解除了对上部坡体的抗滑约束,伴随坡体应力的瞬间释放,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形成“拉—压”应力组合,开挖面的坡体向临空面蠕动变形。在重力作用,坡体产生向坡前的蠕变变形,坡脚底部由于抗滑作用而产生剪应力集中,变形速度相较于自然斜坡长期重力作用下加快,恶化了边坡的稳定条件,形成潜在的滑动面。边坡溃曲破坏形态。

      五、加固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对该类自稳性差、结构复杂,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边坡,宜采取以下支护方案:

      1.护坡先护脚:一级边坡(从下到上)坡脚宜设置矮墙防护,以保证坡脚稳定,消除因重力作用下的剪应力破坏,最好采用片石混凝土挡墙结构形式。

      2.坡面封闭:因该类坡体受降雨和应力变化作用明显,坡面开挖后宜采用主动主动防护,如开挖后立即对坡面采取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雨水侵入并消耗部分应力释放。

      3.导水孔:在坡面设置仰斜式导水孔,以便排水通畅和降低水压力。

      4.低台阶、宽平台、缓坡率:根据坡面岩体状况,适当加宽平台(2~4m为宜)降低分级高度(4~8m为宜)根据地形地貌将边坡坡率放缓,确保稳定。

      该地区边坡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尽可能改善边坡应力状态,保证坡面不受雨水影响,配合适当的锚固工程,达到支护效果,确保边坡稳定。

巴山地理水文特征

米仓山—巴山地区是陕西省最主要的岩溶分布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震旦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中,含水层岩性为各种灰岩、白云岩夹碎屑岩。断裂构造对岩溶水的赋存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在镇巴地区,泉、地下河大都沿断裂带发育,其断裂交汇部位富水性更佳褶皱,尤其是复向斜构造,对岩溶水的赋存起着极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向斜轴部及翘起端岩层底部发育张裂隙,其下往往又有志留纪页岩作为良好的隔水垫层,从而形成良好的储水构造。



康定地势地貌特征

康定境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将其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为高山峡谷,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市境内海拔最高点 7556 米 ( “天府第一峰”贡嘎山主峰 ) ,最低点 1390 米 ( 大渡河 ) ,市委、市府所在地炉城街道的海拔 2560 米。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及水系特征

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

1,一年有两个汛期,第一个汛期是由于冬天的积雪在春天融化形成的春汛(有的是凌汛,既冬季河流结冰在春天气温回暖形成的),第二个汛期便是季风气候带来的降雨形成的夏汛。

2,结冰期长。

3,含沙量较小,上游的水土保持好。

4,河流的水量小。

 
精彩推荐
图片推荐